大桥头市
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大桥头。光绪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:安庆府怀宁县(今安庆市)北有大桥头。
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大桥头。光绪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:安庆府怀宁县(今安庆市)北有大桥头。
即今红河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一段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镇南州:马龙江在“州西南百八十里。其上流即定边河也, 自定边县流入境,东南流经嘉县东,又东南入于元江”。
又名枋堰。在今河南浚县西南五十六里前枋城村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“淇水又南,历枋堰。旧淇水东南流,径黎阳县界入河。……汉建安九年,魏武王于水口,下大坊木以成堰,遏淇水东入白沟,以通漕运。故时人号其处为
唐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。后废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以党项羌部落置,治所不详,约在今四川省若尔盖境内。后地入吐蕃,州侨治庆州(治今甘肃庆城县)境内。旋废。
又作叶榆水。即今云南洱海源的弥苴佉江和洱海出口的西洱河、黑惠江。三国至南朝称叶榆河。《水经》:“益州叶榆河,出其县北界,屈从(叶榆)县东北流,过不韦县,东南出益州界。”但古人未全了解叶榆河源流,故《水
又称靖边楼。在今河北蔚县城北城垣上。建于明洪武十年 (1377)。清代重修。坐北朝南,面阔三间,进深二间。一层楼内的北墙及东、西山墙均有彩绘壁画,内容为道教的 “天宫图”。阁前竖有八通明清重修碑和游记
在今云南禄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广通县: 蒙七塔溪 “县 (治今广通镇) 东二十里。有翠微桥跨其上,其后即蒙七塔铺”。
在今福建长乐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:西峡江在“府东南六十里。受永福县印溪之水,流经此,接仙崎江。又东流十余里,东峡江亦流合焉。东峡即南台下流也。亦曰峡江,两山夹峙,上合诸水,下通潮汐,阔十余里
唐置,属当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81悉唐县:“置在悉唐川”,因名。显庆元年(656) 为悉州治。咸亨元年(670) 移州治左封县。三年(672) 于县侨置翼州,仪凤元年(676)于县置
亦作广苌郡。治所在苌广县(今四川广元市北嘉陵江西岸广坪河口附近)。后废。
即觉生寺。在今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。即“觉生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