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源渡
即今湖南衡东县西北二十二里湘江南岸洋塘乡驻地。旧属衡山县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衡山县图:县南有大源渡。
即今湖南衡东县西北二十二里湘江南岸洋塘乡驻地。旧属衡山县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衡山县图:县南有大源渡。
1935年4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白田坝(今四川广元市西南赤化镇)。同年5月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5年初由四川省广元县西南部析置,治白田坝(今四川广元市西南赤化)。同年3月红军北上后撤销。
在今安徽黟县西南,西接祁门县界。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 卷5黟县 《山阜》: 武亭山 “在西南十八里,接祁门界。高二百仞。周五十里。有水东流入县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黟县: 武亭山 “横江水出其南。危
在今贵州黎平县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: 宝带山 “蟠旋如带,亘二十余里,绕城西北皆山麓也”。
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十里资峪岭。《左传》: 哀公四年 (前491),楚军临上雒,“左师军于菟和,右师军于仓野”。杜注: “菟和山,在上雒东也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商州》 “菟和山” 条引 《州志》:“亦名
一名任丘城。在今河北任丘市南二十六里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2: “桓帝北巡,群臣于此朝谒,故名谒城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3任丘县: 谒城 “在县南二十六里。相传汉桓帝崩,窦武等率群臣诣河间迎灵帝入,即
即今广西北流市南九十五里六麻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北流图:南有六麻墟。
①春秋时曹邑。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 僖公八年 (前652),“春王正月,公会王人、齐侯、宋公、卫侯、许男、曹伯、陈世子款,盟于洮”。杜注: “洮,曹地。” 《左传》: 僖公三十一年(前629
在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昌化县: “峨娘溪在县东。出九峰山下,西南流,注于昌江。”
又作银沙逻、银砂罗。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一百十里上允镇。元升为银沙罗甸宣慰司。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大现礁。1935年命名大觅出礁。1947年改名大现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