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隗镇

大隗镇

北宋置,属密县。即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二十四里大隗镇。


在河南省新密市东南部。面积59平方千米。人口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隗,人口2360。以古代大隗山得名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又东三十里,曰大隗之山,其阴多铁、美玉、青垩。有草焉,其状如蓍而毛,青华而白实,其名曰��,服之不夭,可以为腹病。”镇在山下,故因山为名。西周为密国都城。春秋为新密邑。西汉为密县治。金置大隗镇。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,1991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等。有造纸厂。朝杞铁路、新新公路经此。古迹有西周密国都城遗址、宋代窑沟瓷窑遗址、金代修德观、元代洪山庙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亭城

    即今安徽六安市北六十里淠河东岸的马头镇。《后汉书·丁鸿传》:元和三年(86),“徙封马亭乡侯”。《水经·沘水注》:“淠水又西北径马亭城西。”即此。

  • 荣劳墟

    亦名荣劳洞。即今广西靖西县西八十里荣劳乡。《清史稿· 地理志》 归顺州: “西: 荣劳墟。”

  • 拓东节度

    唐南诏置,治所在拓东城 (今云南昆明市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东部、东北部及贵州西部地。《资治通鉴》 唐大中十二年 (858) 胡三省注: “南诏于东境置拓东节度,言将开拓东境也。” 治所后改名善阐城。宋大

  • 尖山寨站

    元置,在今河北围场县西北。明废。元置。在今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北。明省。

  • 郑坊墟

    即今福建顺昌县西南郑坊乡。《清一统志 ·延平府》 “大槎墟” 条下: “又郑坊墟,在 (顺昌) 县西南九十里。”

  • 铜埠镇

    即今安徽青阳县北二十里童埠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二》 “吴潭镇” 条下: “又铜埠镇在县北二十里。”

  • 三岔堡

    ①一名山岔堡。在今山西五寨县西北六十里三岔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岢岚县:三岔堡“堡城嘉靖十八年筑,万历九年增修。堡当四达之冲,偏关商旅,尽出其途,亦要地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武府》云:“东达神池,西达岢

  • 乌西

    在今贵州大方县东。清康熙三年(1664),贵州水西土酋安坤等叛。吴三佳率兵由乌西攻安坤于卧这,即此。在今贵州省大方县东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,贵州水西土酋安坤等叛。吴三桂率兵由乌西攻安坤于卧这,即

  • 福州府

    元至正二十七年 (1367) 朱元璋改福州路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闽县、侯官县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尤溪县北尤溪口以东的闽江流域和屏南、罗源、连江等县地。南明隆武元年(1645) 唐王即位于

  • 罗局镇

    金置,属岐山县。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南二十五里罗局村。元废。集镇名。在陕西省岐山县东南部。属枣林镇。人口 3600。宋《元丰九域志》为马碛镇。明万历年间名挪集镇。清雍正年间已为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