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夹江县

夹江县

隋开皇十三年(593)置,属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八里。《寰宇记》卷74夹江县:“置于泾上, 临江水, 故号夹江。”大业二年(602)属眉州,次年属眉山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属嘉州,移治今夹江县。南宋末属嘉定府。元属嘉定府路。《元史·旦只儿传》: 至元十一年(1274),“从攻嘉定,败宋兵于夹江”。即此。明属嘉定州。清属嘉定府。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县土产画纸,闻名全蜀,称为“夹江纸”。


在四川省中部偏南。属乐山市。面积748.47平方千米。人口35万。辖9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漹城镇。以治地“两山对峙,一水中流”,故名。隋开皇十三年(593年)析平羌、龙游二县地置夹江县,治今县北,属眉山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迁今治,属嘉州。南宋庆元初后属嘉定府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属嘉定府路。明属嘉定州。清属嘉定府。1913年属上川南道,1914年属建昌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南行署区眉山专区。1952年属四川省眉山专区。1953年属乐山专区,1968年属乐山地区,1985年属乐山市。地处四川盆地西缘、峨眉山东北麓。青衣江西北入境,斜贯中部;支流西有雅川溪,东有马村河。金牛河纵贯东北隅,南流出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玉米,并产生猪、柑橘、白蜡、苡仁等。有煤、石灰石矿。有机械、建材、煤炭、造纸、纺织、酿造、食品等工业。国画纸(宣纸)、对方纸为出口商品。特产夹江豆腐乳驰名。钻井水泥为省内主产地之一。成昆铁路斜贯中部。新乐公路经此。夹美、夹雅公路起点。青衣江航运通乐山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东汉双杨府君阙、千佛岩、沈奇宗墓、金像寺、棉花坡汉岩墓等。有国内首建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陇安县

    北宋开宝三年(970)置,属陇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香泉镇。金初废为陇安寨。泰和八年(1208)复置。元至元七年(1270)并入汧源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开宝二年(969年)析汧阳县置,治今陕

  • 上碑镇

    亦作上北镇。即今河北行唐县西北二十里上碑镇。清《畿辅舆地全图》行唐县:上碑镇在“县西北”。在河北省行唐县中南部。面积25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上碑,人口5840。为县内四大古镇之一。

  • 曲梁宫

    即黄白城。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十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清水“径黄白城西,本曲梁宫也”。《元和志》卷1京兆府三原县:“秦曲梁宫,在县西南十五里黄白城内。”

  • 钟 (鍾) 桥街

    在今安徽郎溪县北十里中桥乡。有桥跨北溪 (今称钟桥河) 上。明嘉靖 《建平县志》:钟桥“在县北十里。宋宝庆元年知县张一璧建”。以可闻县城钟声为名。后在桥头形成街市,称钟桥街,又成为钟桥镇。为北通江苏官

  • 乌仁关

    ①在今山西吉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0平阳府:乌仁关“在吉州西七十里,临黄河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八十里,下临黄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汾川县“有乌仁关”。

  • 咽面 (麪) 州都督府

    唐显庆三年 (658) 置咽面州,属燕然都护府。长安二年 (702) 为咽面州都督府,属北庭都护府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东。8世纪前期废。

  • 南州津

    即采石津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江口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 “自今有罢任之徒,许分留部下; 其已在江外,亦令迎还,悉住南州津里安置。”又称南津。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采石。南朝梁普通七年(526年)

  • 朗洞铺

    即今贵州榕江县北朗洞镇。清时有开泰县县丞驻此。民国改置县佐。“朗洞”系侗语音译,意为地势开阔平坦的地方。即今贵州省黎平县西北朗洞。清开泰县(今贵州黎平县)县丞驻此。

  • 富裕县

    1933年伪满改富裕设治局置,属龙江省。治所在大来克屯 (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东南富路镇)。1945年划归嫩江省。1947年移治宁年镇 (即今富裕县)。1949年复属黑龙江省。在黑龙江省西部,西濒嫩江。属

  • 王屋县

    ①北周武成元年(559)改苌平县置,为王屋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八里王屋乡。《寰宇记》卷5王屋县:“《古今地名》云,王屋山状如垣形,故以名县。”隋属河内郡。唐武德初改为邵伯县。显庆二年(6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