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来山
即㠗崃山。 在今河南遂平县西七十里。
即㠗崃山。 在今河南遂平县西七十里。
集镇名。即今山东青州市北东水渠。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益寿县治此。
一作长乐陂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万年县:长乐坡“在县东北十二里。即浐川之西岸,旧名浐坂,隋文帝恶其名,改曰长乐坡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宝十三年(754),“禄山之发长安也,上令高力士饯之
明筑,即今浙江温州市东南永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:永昌堡在“府东五十里。嘉靖三十七年创筑,以防倭患,并迁中界巡司于此”。
在今广东惠州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9惠州:石埭山“在郡之西五、六里。崖石壁立,泉激如飞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归善县:石埭山“崖石峭立如埭,流泉溅沫,宛若珠帘。其水泻入丰湖,为郡之胜”。
又名赤鼻山、赤壁山、赤壁矶。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黄冈县:“南滨大江,西北岸有赤鼻矶,非嘉鱼之赤壁。”
①南朝梁普通四年 (523) 置,治所在移风县 (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北马江南岸)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九真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爱州。治所在九真县 (今越南清化省清化)。天宝元年 (7
①即崇平县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永福县东南平州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作“隆平”。②隋开皇十年 (590) 置,属交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山西。大业初属交趾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 为隆州治。贞观元年 (
亦作锡家山。在今四川江安县南夕佳山镇坝上村南二里。明末湖北移民黄应江迁此定居时始建。清代至民国间又多次扩建。有房舍一百零八间,呈四合院式。以正厅为中心,分成十八个大小不等的四合院,雕饰精巧。院落间还有
北齐置,治所在神武县 (今山西神池县东北)。后改太平郡。东魏置,治神武县(今山西山阴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山阴县一带。北齐时改太平郡。
一作西平关。明置,属松潘卫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三十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1《边防记》:“《四夷考》曰:南路自西宁关起以至平定关,河东大姓属牛毛土官管辖,河西小姓属羊毛土官管辖,即《志》所谓牛脑、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