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六十里迎恩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迎恩堡,“嘉靖二十三年筑,万历初增修,周一里有奇。……嘉靖中,石州之祻,此为难治。款塞后,设小市场于此”。
又名光里。即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广里乡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八年(前555),“晋侯伐齐……齐侯御诸平阴,堑防门而守之广里”。《魏书·侯渊传》载:东魏初,侯渊自齐州罢还,“行达广里,会承制以渊行青州事”。即此
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以鹿部置, 属德平路。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境。二十七年 (1290)废。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改夷陵州置,属湖北省。治所在东湖县 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市和宜昌、长阳、兴山、巴东、秭归、五峰、鹤峰等县及神农架林区地。1912年废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
在今福建永泰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永福县:大樟溪“源出德化县,流入境。又东入侯官县界,为泽苗江上流。支流曰印溪,俱东行三十余里,入阳崎江。或谓之漳溪”。
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纳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境。天宝元年 (742) 属都宁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属纳州。后废。
北宋崇宁五年 (1106) 置,属武冈军。治所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北临口镇。南宋绍兴初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崇宁五年(1106年)置,治今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北临口。属武冈军。南宋绍兴中废。
元至元二十五年 (1288) 废婆娑府置,属辽阳路。在今辽阳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。明废。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。正统三年 (1438) 改属贵州都司。成化中徙安顺州治普定卫城。清康熙十一年(1672) 改为普定县。明洪武年间置,治今贵州省安顺市。属
一作秋扒。即今河南栾川县北五十五里秋扒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3: 咸丰七年 (1857)十一月,“萧况率其残败遁至秋爬诸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