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仁县

安仁县

①南朝陈天嘉中置,属鄱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余江县(邓埠镇)东北锦江镇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并入余干县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)又以安仁场升为安仁县,属饶州。治所仍在今余江县东北锦江镇。元属饶州路。明、清属江西饶州府。1914年因与湖南省安仁县重名,改名余江县。

②唐武德三年(620)置,属邛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大邑县东南三十里安仁镇。《寰宇记》卷75安仁县:“取仁者安仁之意。”贞观十七年(643)废。咸亨元年(670)复置。元初废入大邑县。

③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峰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。贞观年间废。

④唐永淳元年(682)置,属党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八十里。次年为平琴州治。至德二载(757)改为容山县。

⑤北宋乾德三年(965)升安仁场置,属衡州。治所在今湖南安仁县西南。咸平五年(1002)移治今安仁县。元属衡州路。明属衡州府。民国初属湖南衡阳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⑥北宋乾德三年(965)置,属潍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西北十里。不久改为昌乐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今四川省大邑县东南安仁镇。属邛州。贞观十七年(643年)废。咸亨元年(670年)复置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又废。(2)唐永淳二年(683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西北。为平琴州治。至德二载(757年)改名容山县。(2)古旧县名。南朝陈天嘉中置,治今江西省余江县锦江镇东南。属鄱阳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入余干县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复升安仁场置,治今江西省余江县东北锦江镇。属饶州。因与湖南省安仁县重复,1914年改名余江县。(3)今县名。在湖南省东南部、洣水支流永乐江流域。属郴州市。面积 1461 平方千米。人口39.4万。辖6镇、1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清同治《安仁县志》称得名于《论语》“仁者安仁”之义。五代唐清泰二年(935年)析潭州地置安仁场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升为县,治今城关镇西南,属衡州。咸平五年(1002年)移治今城关镇。元属衡州路。明清属衡州府。1914年属衡阳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衡阳专区,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。1954年属郴县专区,1960年属郴州专区。1968年属郴州地区,1994年属郴州市。地处湘东山地西南部,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,河渠密集,灌溉便利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主要有稻、甘薯、油菜籽、大豆、花生。森林资源丰富,多松、杉,为湖南省用材林生产基地县,兼产油茶、油桐、乌桕、柑橘、茶叶。矿产有煤、金、铁、锰、石墨、石膏等。工业有水泥、造纸、橡胶、氮肥、纺织、塑料、建材、皮鞋、化工、印刷、陶瓷等厂。交通以公路为主,有耒攸、永安等干线,全县乡镇均通公路。古迹有南宋韩京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吕堰

    即今湖北襄阳县北古驿镇。《宋史·孟珙传》:“金人犯吕堰,珙……亟命诸军追击吕堰,进逼大河,退逼山险,砦军四合,金人弃辎重走。”明置驿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即今湖北省襄樊市北吕堰驿。南宋绍定六年(1233年)

  • 碧江设治局

    1932年改知子罗行政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在今云南福贡县南八十二里知子罗。民国《云南行政纪实》: “境内有碧罗雪山及怒江,因名碧江。” 1949年底改碧江县。1935年由丽江县知子罗行政区改置,治营

  • 邪罗斯川

    亦作多逻斯川、斜罗斯川。即今新疆北境之额尔齐斯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显庆二年(657),苏定方等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,“定方乃命萧嗣业、回纥婆闰将胡兵趋邪罗斯川,追沙钵罗,定方与任雅相将新附之众继之”。

  • 腊山

    又名小岱峰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六十里,东临东平湖。寺庙、殿宇依山而建。山西北陡壁之上有一天然石洞,名 “老虎洞”,高2米,广20平方米。四周古木参天。洞下菩萨庙,为明代始建,清乾隆间重修。庙两旁有 “

  • 程江

    在今广东梅县西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梅州程乡县有程江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2梅州: 程江“在州之西北七十里。自义化涤源,浮于石坑,达于程源,历安仁归城南而会宁昌、长乐二江,以赴海焉。盖因程皎姓氏而

  • 东淀

    即古雍奴薮。在今河北省东部,为诸淀泊之总称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一》:三角淀“按古时,惟三角淀最大,又当西沽之上,故诸水皆会入于此。今渐淤而小。《新志》:合相近诸淀泊,总谓之东淀云。延袤霸州、文安、大成

  • 顾水口

    又名古水埠。即今广东广宁县西北古水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6肇庆府: 顾水 “源出清远县,流至顾水口入于江”。

  • 呼奴山

    又名狐奴山。在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二十五里。《元一统志》: “呼奴山在顺州。” 顾炎武 《昌平山水记》 卷下: “狐奴山其北麓鸟道而上里许,渐宽渐平,有寺,寺后有小石城,山下有龙潭,今涸。山西南百步有汉

  • 郧商县

    1946年8月当地解放后,由湖北郧西及陕西商南二县析置,治马家坪 (今陕西商南县西南,与湖北郧西县交界处马家坪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47年2月废。旧县名。1946年由湖北省郧西县及陕西省商南县析置,

  • 乌斯藏

    即乌思藏。元、明两代对西藏前后藏的称谓。即“乌思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