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陆府
元至元十五年(1278)改郢州置,属河南行省。治所在长寿县(今湖北钟祥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及京山县地。明洪武九年(1376)降为安陆州。嘉靖十年(1531)改为承天府(府治长寿县改名钟祥县)。清顺治三年(1646)复为安陆府,属湖北行省。辖境扩大。1912年废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郢州置,治长寿县(明改钟祥县,今湖北钟祥市)。属河南江北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钟祥、京山、天门、潜江等市县地。明初降为州。清顺治三年(1646年)复以承天府为安陆府,1912年废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)改郢州置,属河南行省。治所在长寿县(今湖北钟祥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及京山县地。明洪武九年(1376)降为安陆州。嘉靖十年(1531)改为承天府(府治长寿县改名钟祥县)。清顺治三年(1646)复为安陆府,属湖北行省。辖境扩大。1912年废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郢州置,治长寿县(明改钟祥县,今湖北钟祥市)。属河南江北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钟祥、京山、天门、潜江等市县地。明初降为州。清顺治三年(1646年)复以承天府为安陆府,1912年废。
1929年由历城县析置,为山东省会。治所即今山东济南市。简称济,别称泉城。在山东省中西部。省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 8177.2 平方千米(市辖区3257.9平方千米)。人口582.6万(市辖区334.8
在今山东临沂市境。《春秋》: 庄公二年 (前692),“夏,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”。杜注: “於余丘,国名也。” 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 以为邾国之邑名。
即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四十四里大安山。以在安山下,故名。明、清时为安山闸,系运河中枢总汇之地。(1)在河北省昌黎县北部。面积80.9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安山,人口 3120。因镇北安山得名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即今云南宜良县。清康熙 《新修宜良县志》: “宜之为言,善也; 良,易直也。” 民国 《宜良县志》: “纪良,山名,在城西北十里,州因山名焉。” 至元二十
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台州: 明岩 “在天台县西北七十里。岩前峭壁屹立,亦号幽石,其下窍穴逶邃,日光穿漏,怪石森然”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天台山日记》: “明岩为寒山,拾得隐身地,两山回
唐置,属掖县。治所即今山东招远市。金天会二年 (1124) 于此置招远县。古镇名。金初置,即今山东省招远市。属掖县。天会二年(1124年)升为招远县。
即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北文教河。源出县西北,东流曰墨白溪。东南经文教市,折向西南,合白芒溪, 至清澜港口入海。洪宪元年(1916)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文昌县东北有平昌溪。
即今四川荣县东南李子乡。清道光《荣县志》卷10:李子桥场在“县南五十里”。
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城步县: “真良水在县东三十五里。经县城南,与巫水合。”
金皇统二年 (1142) 改永兴军路置,治所在京兆府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、铜川、乾县以南,武功县以东,首阳山、镇安县、社川河以北、以东及河南卢氏县、虢略镇、米阳关等地。蒙古废。金皇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