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小括山

小括山

在今浙江丽水市西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处州府》:小括山“在丽水县西二里。其址与万象山相接,众山环簇,状若莲花”。自唐末至元初,处州、处州路治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固寨山

    在今山东济南城南五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2济南府:石固寨山“下有渴马崖,南有瓢峰、凤凰山,西有丁公岭,东有虎山,上有修真观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历城县:“昔人置寨于此,因名。”

  • 东坡观

    即今广东连州市西北朱冈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)移朱冈巡司于此。在今广东省连州市西北东坡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移朱冈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萌山

    在今山东嘉祥县城东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嘉祥县: 萌山 “峰峦峭拔,高百余仞,出城横亘四五里,亦名横山”。

  • 茶城

    即今江苏铜山县北垞城。《明史·河渠志三》: “河漕者,即黄河,上自茶城与会通河会,下至清口与淮河会。”

  • 中安镇

    在今山东宁津县东北二十五里仲伍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宁津卫:中安镇“宋置。今名中五店”。(1)在辽宁省北宁市东部。面积212.8平方千米。人口7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中安,人口6000。明初筑城,定名中

  • 安泰溪

    在今福建建瓯市东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宁府:安泰溪“源出古田县……下流入于东溪”。

  • 涌 (湧) 泉县

    ①西魏改宕渠县置,为通泉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4潼川府通泉县: “ 《图经》 云: 县东五里定惠寺,有泉出于崇山之顶,经夏江涨,其泉亦涌,县得名因于此。” 北周明帝时

  • 勾吴

    即吴国。先秦国名。为周太王子太伯、仲雍所建,初都藩离(一作梅里,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),后迁都吴(今江苏苏州市)。春秋后期国力强盛,南败越国,并北上与晋国争霸。公元前473年为越国所灭。见“吴”。

  • 覃垕寨

    即覃家寨。在今湖南张家界市东北覃家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慈利县: 覃垕寨 “在县西。明初覃垕作乱,命杨璟讨之,进至覃垕寨。……既而大兵取蜀,周德兴克其覃垕寨,即此”。

  • 罗北厅

    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 拟设,属兴东道。治所在托罗山 (今黑龙江萝北县北兴东镇)。1912年改置萝北设治局。1916年改为萝北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