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陵
①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安吴村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云阳县: “崇陵在北十五里嵯峨山。”
②清德宗光绪之陵。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。
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北之嵯峨山。是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据旧志载崇陵封内40里,可知范围之大。陵冢高凸于山环水抱的山坳中,全用方形和长方形青石块叠砌,石块凿出凹槽,卡有铁栓板,浇灌生铁汁,颇为坚固。原来陵园四门,均有石刻,现南门有华表、天马、鸵鸟、石人、石马等,多残破不全。陵墓曾被盗掘,但陵冢山势、水形和石刻,仍雄伟壮观。
①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安吴村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云阳县: “崇陵在北十五里嵯峨山。”
②清德宗光绪之陵。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。
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北之嵯峨山。是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据旧志载崇陵封内40里,可知范围之大。陵冢高凸于山环水抱的山坳中,全用方形和长方形青石块叠砌,石块凿出凹槽,卡有铁栓板,浇灌生铁汁,颇为坚固。原来陵园四门,均有石刻,现南门有华表、天马、鸵鸟、石人、石马等,多残破不全。陵墓曾被盗掘,但陵冢山势、水形和石刻,仍雄伟壮观。
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北。《汉书·龚胜传》:“胜居彭城廉里,后世刻石表其里门。”
明置,属政和县。即今福建屏南县东北双溪镇。
①东魏武定元年(543)置,属廓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境。北齐废。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淳州置,治所在永平县(今广西横县西北峦城镇北)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淳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淳州置,治
旧名衡口镇。即今陕西安康市西七十里恒口镇。《清一统志 ·兴安府二》 谓衡口镇 “即衡河合月河之口也”。
即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之安宁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台登县:“孙水南至会无入若,行七百三十里。”汉武帝时,司马相如定西南夷,桥孙水以通邛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:孙水“在司北。一名长河。源出
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治所在沁源县(今山西沁源县)。《元和志》卷13:“因州东沁水为名。”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沁州,天宝元年(742)改为阳城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
清时巴林左翼旗驻地,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北一百里幸福之路苏木北八里敖日盖村。
在今四川成都市东风路大慈寺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1成都府: 解玉溪 “在大慈寺之南。韦皋所凿,用其沙解玉则易为功”,因名。
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南梅亭山。《清一统志· 武昌府》: 封建亭,“明太祖既降陈理,驻跸山上,得使报生皇六子,喜曰: 他日以此子王楚。及封,议王齐,宝三铸不成。因悟曰: 朕昔驻梅亭有言,其王楚乎? 一铸而
在今湖南醴陵市北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 姜岭 “相传有姜士会者居此。俗讹为姜维岭。数峰屏峙如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