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崞县

崞县

①西汉置,属雁门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十五里麻庄。因崞山而得名。东汉末废。西晋初复置,永嘉后入魏,改名崞山县。

②隋大业二年 (606) 改平寇县置,属代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北三十五里崞阳镇。三年 (607)属雁门郡。唐属代州。元太祖十四年 (1219) 升为崞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降为崞县,属太原府。八年(1375) 改属代州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58年改为原平县,驻原崞县城,1959年迁治原平镇 (今原平市)。1993年改为原平市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浑源县西,属雁门郡。因境有崞山,故名。东汉末省。晋初复置,仍属雁门郡。《魏书·序纪》:西晋永嘉四年(310年),刘琨“徙马邑、阴馆、楼烦、繁畤、崞五县之民于陉南”,尽献其地于拓跋猗卢,即此。北魏改为崞山县。(2)古旧县名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改平寇县置,治今山西省原平市北崞阳镇。属雁门郡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大业十一年(615年),炀帝巡北塞,突厥来袭,逐驰入雁门。“齐王暕以后军保于崞县”,即此。唐至金属代州。蒙古成吉思汗十四年(1219年)升为崞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又降为崞县。明、清属代州。1958年部分划归宁武县,部分与代县合并设置原平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陂里勒克

    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叶尔羌河北岸伊力克一带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9:“(八札塔拉)九十里至苏合外提与星峡阿格嘴会。九十里至陂里勒克一带,草盛薪足。”

  • 封陵渡

    又作风陵渡、风陵津、封陵津。为黄河主要渡口之一。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风陵渡镇南。唐圣历元年 (698) 置风陵关于此。即“封陵”。

  • 黄姚港

    故址在今上海市宝山区西北。宋时因煮盐和烧窑而兴起的沿海港口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嘉定县: 黄姚港“西接新泾,东北合五岳塘入海。嘉靖三十二年,倭贼自黄姚入刘家河,……盖其地迫近海滨,与太仓州接界,

  • 狼心山

    ①一作琅心山。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柯柯乌拉山。清乾隆 《肃州新志》 第2册: 狼心山“在州东北七百里”。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16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: “旗东北有狼心山,在金塔寺堡北六百里,南去镇

  • 芹泉驿

    明洪武二年(1369)置,属寿阳县。在今山西寿阳县东二十里芹泉村。清改属盂县,有巡司驻此。

  • 东兰州同

    清雍正七年(1729)置,属东兰州。治所即今广西凤山县。1919年改为凤山县。

  • 石闼堰

    ①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天禧四年(1020),“淮南劝农使王贯之导海州石闼堰水入涟水军,溉民田”。又《宋史·魏胜传》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(1161)“金人复遣五斤太师发诸路兵二十余万

  • 长荡

    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十里。周回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长洲县:长荡,“府西诸流多汇于此,潴为巨浸。今多为豪民所据,遏水畜鱼,湖流渐狭,又西北达于运河”。

  • 关河

    一名官河。在今山西偏关县中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河曲县:关河“源出朔州界,流经偏头关,西北入黄河”。

  • 南梁州

    ①南朝梁改北梁州置,治所在西城县 (今陕西安康市西北四里汉水北岸)。西魏废帝元年(552) 改置东梁州。②南朝梁天监八年 (509) 置,与北巴州同置一处,称南梁、北巴州。治所在北巴西郡阆中县(今四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