嵛山
①一名大嵛山。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 嵛山 “在霞浦县东南海中。山高而中坳,形似钵盂,旧名盂山。中有三十六澳,地肥饶,居民稠密。明洪武间,周德兴以其孤悬海中,尽徙其民于内地,澳遂荒废”。
②即俞山。在今湖南永州市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零陵县: 嵛山 “以高秀逾众山而名”。
①一名大嵛山。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 嵛山 “在霞浦县东南海中。山高而中坳,形似钵盂,旧名盂山。中有三十六澳,地肥饶,居民稠密。明洪武间,周德兴以其孤悬海中,尽徙其民于内地,澳遂荒废”。
②即俞山。在今湖南永州市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零陵县: 嵛山 “以高秀逾众山而名”。
①在今山西阳城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 武安镇“在沁水县东一百三十五里”。②即今湖北南漳县东南三十八里武安镇。清有把总驻守。(1)在河北省武安市东部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41.5平方千米。人口8
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鱼鲊乡。为金沙江主要津渡之一。同治 《会理州志》 卷2: 鱼鲊渡在 “治西南一百七十里”。
①在今湖北襄樊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2襄阳府:凤林关,“《类要》,在襄阳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襄阳县:凤林关“在府南七里”。②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七十里炳灵寺石窟河南500米阎王砭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
在今福建华安县西南四十里高安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州府: 高安砦 “在府西北。元至元十八年,州人陈桂龙据此,乘高为险,人莫敢进。元将高兴以计焚其山,桂龙遯入畲洞”。
西汉置,属千乘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桓台县西北。东汉省。西汉封王舜置,治今山东省桓台县东北。东汉废。
元至正十九年 (1359)朱元璋改诸暨州置,属绍兴路。治所即今浙江诸暨市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) 改名诸暨县。元至正十九年(1359年)朱元璋改诸暨州置,即今浙江省诸暨市。属绍兴路。辖境即今浙江省诸
即今甘肃洮河支流东峪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狄道县:东峪河“源出渭源县西十五里之分水岭,流入境,至城东,又西南流入于洮河”。《宋史·夏国下》:熙宁五年(1072)七月,“王韶由东谷径趋武胜,未至十余里,
北周天和元年 (566) 置,治同昌郡通轨县(今四川黑水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黑水县地。隋开皇四年 (584) 废。北周置,治通轨县(今四川黑水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黑水县北、松潘县南。隋开皇四年(
即今山西洪洞县北杨堡村。《清一统志·霍州》 “梗壁堡”条下:“杨堡,在(赵城)县南十里。”
即鲁工拉山。今西藏嘉黎县东鲁贡拉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载: 弩卜公拉岭 “在达尔宗城西北三百里,为喀木、卫地之交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