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东郡

巴东郡

①东汉建安六年(201)改固陵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鱼复县(三国蜀汉改为永安,西晋复为鱼复,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)。二十一年(216)复改固陵郡。三国蜀汉章武元年(221)复为巴东郡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开县、万县市以东,大宁河中上游流域一带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移治阳口县(今四川奉节县西南安平乡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大业三年(607)改信州为巴东郡, 治所在民复县(今四川奉节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开县、梁平、丰都以东地区及湖北兴山、秭归以西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改为信州。地控三峡之险,历为重险之地。三国时为蜀汉东部门户,有重兵屯守于此。

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归州置,治所在秭归县(即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秭归、兴山、巴东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归州。


(1)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,益州牧刘璋改固陵郡置巴东郡。治鱼复县(今奉节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万州区、奉节、云阳、开县、巫溪等县地。属益州。西晋泰始三年(267年)属梁州,太安二年(303年)复旧,东晋永和初属荆州,南朝齐曾属巴州,梁为信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初又改信州为巴东郡。辖境扩大至今重庆市黔江区、忠县、丰都、石柱、酉阳、秀山、梁平、巫山等县,湖北省巴东、秭归、兴山及贵州省铜仁市和印江、松桃等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为信州,二年改为夔州。(2)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归州置,治秭归县(今湖北秭归县西北秭归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秭归、巴东、兴山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曰归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静人县

    隋开皇间置,属寿州。治所在今湖南辰溪县境。寻废入辰溪县。

  • 觉生寺

   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北 三环西路甲31号。因寺内大钟殿悬有一口明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铜钟,故俗称大钟寺。建于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,规模宏大,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菩萨殿、藏经楼、大钟

  • 弱水县

    西魏改永宁县置,属张掖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北定羌庙东十里。北周省入删丹县。古县名。西魏时改永宁县置,治今甘肃省永昌县西,属张掖郡。北周废。

  • 调风市

    即今广东雷州市东南八十二里调风镇。明万历 《雷州府志》 卷4海康县: 调风墟在 “县东”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图说》 卷8海康县: 调��社 “往来大道有调风墟”。

  • 蔡家沟站

    清置,即今吉林松原市东北蔡家沟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新城府: “东清铁路站三:蔡家沟、石头城、陶赖昭。”

  • 富林洞

    即今广东云浮市西南富林镇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勤州: “开元十八年平春、泷等州,首领陈行范余党保铜陵北山,广州都督耿仁忠奏复置州,治富林洞,因以为县。”

  • 九度河

    即今云南易门县西绿汁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易门县:九度河“在县西。即禄丰县之大溪也,流入县境,为九度河。下流入元江府界”。

  • 浛光县

    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以浛洭县改名,属连州。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。六年 (973)改属英州。元省人英德州。古县名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以浛洭县改名,治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北浛洸,属连州。六

  • 石堂

    在今福建宁德市西北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置巡司于此。集镇名。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西北部、第一旗山北侧。属虎浿乡。人口 5100。有畲族。山上石窟宽阔如堂,故名。西北部东宝山、白狮子有矽卡岩型铅锌矿

  • 关英桥镇

    即今安徽绩溪县东北五十里关英桥。旧属宁国县。明嘉靖《宁国县志》卷1:关英桥“在治西一百一十里。洪武中建,岁久倾颓,弘治元年邑人饶佐重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