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里郎
亦名八里郎。即今西藏洛隆县西八里。藏语意为帐篷山、牛帐篷山。当内地与西藏往来通道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巴拉山“在硕板多西南,势平坦,上下约三十里,至巴里郎”。
亦名八里郎。即今西藏洛隆县西八里。藏语意为帐篷山、牛帐篷山。当内地与西藏往来通道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巴拉山“在硕板多西南,势平坦,上下约三十里,至巴里郎”。
即今吉林蛟河市与退博、新站之间的三角地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 “土人欲执漫都诃以与敌,使来告急,遇太祖于斜堆甸。太祖曰: ‘国兵尽在此矣,使敌先得志于漫都河,后虽种诛之,何益也。’乃分甲士四十与之。……
在今湖南双峰县西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废。
唐贞观三年(629)以党项归附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境。广德后没入吐蕃。
在今湖南保靖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永顺府》: 烟霞山 “在保靖县西二十里”。
①即今辽宁大连市东大连湾中三山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金州卫:三山岛“在城南海中。天启中,毛文龙言三山岛在旅顺东三百里,从岛可以入旅顺,旅顺者,登莱朝鲜水路津要也。三山岛转北二百里为广鹿岛,从岛可入金州
在今福建福清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清县: 径江在 “县南三十里。《志》 云,江源有二: 一出故兴化县界金支大泽合渔溪; 一出黄蘖山北,过铁场边北流,并渔溪,合径港,南至绵亭,东抵乌屿门。又南至双
即怛满国。 唐西域国名。 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境阿姆河北岸铁尔梅兹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: 呾蜜国 “东西六百余里, 南北四百余里。……伽蓝十余所,僧徒千余人”。龙朔初置姑墨州都督府于此。
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南口镇雪山村。1961—1981年在此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及早期铜器文化遗存: 第一期属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,与中原仰韶文化有密切关系,距今约六千年; 第二期属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
在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南北戴河海滨。民国《北戴河海滨志略》:老虎石“在中海滩路南海内,有巨石突出海面,形如群虎盘踞,故名老虎石……当潮至,周围尽水,与岸隔绝”。
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北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平度州“大泽山”条下:两髻山“山椒并列,如绾双髻。现河出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