帽甸子
亦作毛甸子。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毛甸子镇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: 宽甸县马拨十四处,“一在距葡萄梁三十里毛甸子”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10: 宽甸县帽甸子产金。
亦作毛甸子。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毛甸子镇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: 宽甸县马拨十四处,“一在距葡萄梁三十里毛甸子”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10: 宽甸县帽甸子产金。
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北三棵榆树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通化县图:西北有三棵榆树。
即波密。在今西藏波密县东南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12作 “博窝”。
1914年改峨边厅置,属四川建昌道。治所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大堡镇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迁今县治 (沙坪镇)。1984年改设峨边彝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14年由峨边厅改置,治大堡(今四
北宋熙宁四年 (1071) 废堋口县置,属九陇县。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。
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北部吉打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有专条记述。
即今云南武定县西北一百十二里环州乡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武定府西北有环州驿。
在今安徽阜阳市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颍州:白龙王庙,“明正德中贼杨虎由亳州犯颍,至此渡小黄河,官兵扼而歼之”。
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济宁州:两城山,“《志》云: 以山夹如城而名”。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潍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昌邑市西北三十里瓦城,即古鄑邑。六年(623) 省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今山东省昌邑县西。属潍州。六年省。
即今四川自贡市东南釜溪河西岸沿滩镇。清乾隆 《富顺县志》 卷2: 沿滩 “水涸,乱石丛集,货载尽出,空舟牵挽始上。前上下舟只相争,多致构讼,知县熊葵向谕令以单双日分上下。里人龙源记其事。至今为例,舟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