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武县

广武县

①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代县西南十五里古城村。东汉改属雁门郡。三国魏为雁门郡治。北魏明帝时移治上馆城(今代县)。隋开皇五年(585)为代州治,十八年(598)改为雁门县。

②三国蜀汉置,属阴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廖化传》:“先主薨,为丞相参军,后为督广武”即此。西晋改为平武县。

③十六国后秦置,为广武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。隋开皇初改名邑次县,寻复名广武县,属凉州。后又改名邑次县,大业二年(606)改允吾县,六年(610))改为会宁县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改广武县,属兰州。天宝初属金城郡,乾元初复属兰州。二年(759)改名金城县。

④北魏太和元年(477)置,为徧城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北甘谷驿镇附近。北周建德六年(577)改为丰林县。

⑤东魏武定元年(543)置,属东燕州徧城郡。治所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。北齐废。

⑥隋开皇四年(584)置,属郑州。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五里。仁寿元年(601)废入荥泽县。

⑦五代晋改唐林县置,属代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南十四里唐林岗村。后复改唐林县。

⑧金置,属朔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山阴县南七十里旧广武村。贞祐三年(1215)改属代州。蒙古中统时废。

⑨1931年并荥泽、河阴二县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河阴旧城。1949年废入成皋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代县西南。为都尉治,属太原郡。东汉属雁门郡。三国魏为雁门郡治。北魏移治上馆城,即今代县。属肆州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因避太子杨广讳,改雁门县。(2)三国蜀汉置,治今四川省平武县东北平武古城。属阴平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平武县。(3)十六国后凉改永登县置,治今甘肃省永登县东南。为广武郡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改邑次县,寻复原名,属兰州,后又改邑次县。大业二年(606年)改允吾县,六年改为会宁县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改永登县。属兰州。乾元二年(759年)改金城县。(4)北魏时侨置,治今北京市昌平区西。属东燕州。北齐天保年间废。(5)北魏孝文帝置,治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北延河北岸。属遍城郡。北周宣帝时(一说隋开皇十八年〔598年〕)改丰林县。(6)东魏改原武县置,治今河南省原阳县。属荥阳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废。(7)唐垂拱四年(688年)改汜水县置,治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西。属孟州。神龙初复为汜水县。(8)五代晋改唐林县置,治今山西省原平市南唐林岗。属代州。后复改唐林县。(9)金置,治今山西省山阴县西南。属朔州。元中统时废。(2)古旧县名。隋开皇四年(584年)置,治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。属荥阳郡。仁寿元年(601年)改荥泽县。1931年复置,治今荥阳市东北广武镇。1948年与汜水县合并设成皋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棚县

    1914年改经棚设治局置,属热河特别区热河道。治所即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驻地经棚镇。据 《经棚县志》 记载: 清顺治年间,西藏的喇嘛到此处传经,搭了一处简易的棚子为诵经之处,故名。1945年并入

  • 意溪

    即韩江。今广东潮州市东之韩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海阳县: “东有鳄溪,一名恶溪,亦名韩江,又名意溪,东入于海。”

  • 冯洛州都督府

    唐显庆中置,属北庭都护府。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与乌鲁木齐市之间。约8世纪前废。唐显庆时置,约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与乌鲁木齐市一带。寄于北庭都护府界内,无州县户口,随地治畜牧。约公元8世纪前

  • 六工山

   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五十八里斑鸠镇南部,东平湖北岸。相传古须句国曾在此设土、石、金、木、草、鲁六工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六工山“在东阿县西南三十里。其南有北腊山,又西有柏木山、子路山、凤凰山,

  • ①西周畿内封国。在今陕西兰田县南。遗物有《弭伯簋》、《弭叔簋》 等。郭沫若 《弭叔簋及訇簋考释》: “弭叔又称师察或弭伯师察,可知察其名,师其官,伯其爵,弭其封邑。”②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新密市境。《左

  • 三姓

    一作依兰哈拉。清康熙五十四年(1715)筑城。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。清萨英额《吉林外记》卷2:“三姓又名依兰哈拉,国语(满语)依兰,三;哈剌,姓也。乃努叶葛、依克勒、湖西哩三姓赫哲也。”雍正七年(172

  • 舍月县

    唐贞观十四年 (640) 改高山县置,属播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1播州芙蓉县: 废舍月县 “以界内舍月山为名”。显庆五年 (660) 废。

  • 哈尔滨文庙

    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。始建于1926年,1929年建成。面积为4418平方米,为仿清建筑。内有爱国将领张学良撰写的 《哈尔滨文庙碑记》。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东大直街。始建于1926年,

  • 滇滩隘

    亦称滇滩关。在今云南腾冲县北一百一十里,现滇滩铁厂处。明、清为腾越九隘之一。《清一统志·腾越直隶厅》: 滇滩关,“明宣德五年,茶山长官司奏置巡司于滇滩,今裁”。

  • 寻陿

    即寻陕。亦作寻峡。又名观峡山、中宿山、峡山。在今广东清远市东。《汉书·南粤传》:元鼎六年(前111)冬,“楼船将军将精卒先陷寻陿,破石门,因推而前,挫粤锋”。即“寻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