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应州

应州

①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以随州北界应浓山戍置,治所在永阳县(今湖北广水市)。北周辖境相当今湖北广水、随州等市地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 治应山县(今广水市)。八年(625)又废。

②唐贞观三年(629)以东谢首领谢元深地置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都尚县(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南上江镇)。后废。

③唐末置,治所在金城县(今山西应县东八里)。乾符间移治今应县。金辖境相当今山西应县、山阴、浑源等县地。元属大同路。明属大同府。1912年改应县。


(1)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年)置,治永阳县(今湖北广水市)。辖境约今湖北省广水、随州二市北部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治应山县(今湖北广水市),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广水市。七年再废。(2)唐贞观中置,治都尚县(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北都江镇)。后废。(3)五代梁置,治金城县(今山西应县)。辽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应县、浑源县及山阴县东部地。明初省金城县入州。1912年改置为应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家集

    即今河南潢川县东南江家集乡。清光绪《光州志》卷1《市集》:“州东南六十里有江家集。”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

  • 云栖寺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五云山下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》:云栖寺“吴越建。宋治平二年改名栖真禅院。后废”。明隆庆五年(1571),掘地得碑,即古云栖寺。“云栖竹径”为杭州胜景之一。

  • 王顺街基

    即今黑龙江省泰来县南街基乡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泰来县图:县南有王顺街基屯。

  • 桑干 (乾) 河

    又名卢沟水。即三国、两晋之漯水。隋、唐称桑干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大业八年(612),“四方兵皆集涿郡 (按,治蓟县,今北京城西南),……宜社于南桑干水上,类上帝于临朔宫南,祭马祖于蓟城北”。即此。

  • 诸次水

    当今陕西佳县北之佳芦水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 “诸次之山,诸次之水出焉,而东注于河。”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南,诸次之水入焉。水出上郡诸次山……又东入于河。” 《注疏》 会贞按: “《元和志》

  • 祢衡墓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鹦鹉洲腰路堤正平祠。祢衡 (173—198),字正平,平原般 (今山东临邑东北) 人。汉末文学家。性刚傲物,终被江夏太守黄祖杀害。原墓在武昌黄鹄矶西面大江中古鹦鹉洲。明成化年间湮没江

  • 浮沧山

    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阴平县东有浮沧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6隆庆府: 浮沧山 “在阴平县东十五里。世传尧遭洪水,湮没殆尽,而此山独存,因名”。

  • 显州

    ①北魏永安中置,治所在六壁城 (今山西孝义市西六壁头村。)。北周废。②西魏置,治所在阳周县 (今甘肃正宁县西南罗川乡)。北周废。③北齐改廓州置,治所在石城县 (今山西原平县北崞阳镇)。北周废。④北周天

  • 三余镇

    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东四十二里三余镇。东滨海。因垦地分属旧余西、余中、余东三盐场,故名。在江苏省通州市东北部,团结河、三余河畔。面积79平方千米。人口7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余,人口1.4万。清光

  • 南扶州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怀德县(今广东信宜县东北)。因僚族起义,侨治泷州 (今罗定市南)。后徙治信义县 (今信宜县西南镇隆镇)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,二年 (628) 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