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应州

应州

①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以随州北界应浓山戍置,治所在永阳县(今湖北广水市)。北周辖境相当今湖北广水、随州等市地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 治应山县(今广水市)。八年(625)又废。

②唐贞观三年(629)以东谢首领谢元深地置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都尚县(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南上江镇)。后废。

③唐末置,治所在金城县(今山西应县东八里)。乾符间移治今应县。金辖境相当今山西应县、山阴、浑源等县地。元属大同路。明属大同府。1912年改应县。


(1)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年)置,治永阳县(今湖北广水市)。辖境约今湖北省广水、随州二市北部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治应山县(今湖北广水市),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广水市。七年再废。(2)唐贞观中置,治都尚县(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北都江镇)。后废。(3)五代梁置,治金城县(今山西应县)。辽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应县、浑源县及山阴县东部地。明初省金城县入州。1912年改置为应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甘肃卫

    明洪武五年(1372)改甘州路置,属陕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张掖、临泽、民乐和青海祁连等市县地。二十五年(1392)改为甘州卫。

  • 长濑津

    即今安徽寿县东五里东津渡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“肥水自黎浆北径寿春故城东为长濑津。津侧有谢堂北亭,迎送所薄,水陆舟车,是焉萃止。”

  • 天长观

    即白云观。在今北京市广安门外。创建于唐开元二十七年(739),初名天长观。赵万里辑校《元一统志》卷1引《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碑》:“天长观,开元圣文神武至道皇帝斋心敬造,以兴玄元大圣祖。”金泰和三年(1

  • 营前墟

    即今江西兴国县东九十五里营前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9: 赣州府兴国县东有营前汛。

  • 唐白河

    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一》: 淯水 “在襄阳县东北。自河南南阳府唐县流入县界,名唐河,南流与浊水合,名唐白河,又南入于汉”。

  • 锦桥

   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长乐县: 锦桥 “在县东南,跨元祐港上。宋淳熙十二年建,石梁十五间,长五十丈。又于桥西筑海为地三亩许,以固桥道,亦名石梁桥”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二》: 锦

  • 琴亭水

    即今江西永新县西琴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永新县: 琴亭水 “在县西七十里。水落入潭,声鸣如琴。自栗传镇合百丈洞水至西阳洞口,与圣业水合流入禾江”。

  • 谢家湾

    即今陕西镇安县治。明天顺七年 (1463)镇安县由野猪坪迁治于此。集镇名。在湖北省谷城县西部、谢湾河西岸。属五山镇。人口1800。为县西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果酒、造纸、砖瓦、农机、制茶等厂。襄渝铁路、

  • 太行县

    唐武德三年(620)置,属怀州。治所即今河南博爱县。四年(621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析河内县置,治今河南省博爱县。属怀州。四年废。

  • 西冈湖

    在今江西分宜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分宜县:西冈湖“在县北二里。广六十丈,灌田数百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