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佐长官司
元置康佐砦。明洪武十九年 (1386)改置康佐长官司,属普定府。治所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。后属镇宁州。清乾隆年间废。
明洪武十九年(1386年)置,治今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。属镇宁州。清乾隆年间废。
元置康佐砦。明洪武十九年 (1386)改置康佐长官司,属普定府。治所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。后属镇宁州。清乾隆年间废。
明洪武十九年(1386年)置,治今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。属镇宁州。清乾隆年间废。
在今湖北老河口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光化县: 陡沟河在 “县南三十里,流入汉水”。
①在今山西大同市城区西南隅。是辽、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清宁八年(1062)“建华严寺,奉安诸帝石像、铜像”。辽保大二年(1122),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。金天眷三年(114
即貍脤。在今山东曲阜市西南。《公羊传》: 成公十七年 (前574),婴齐 “归至于貍轸而卒”。即“貍脤”。
旧名苏历江。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:来苏江“在府城东北。自富良江分流,转而西,直抵锐江。……永乐初,黄福为交趾布政司,以江淤重浚,时王师吊伐,因更今名”。
清光绪七年 (1881) 唐胥铁路通车后,十二年 (1886) 延伸至芦台,次年修至天津。光绪十六年 (1890) 自唐山展至古冶,二十年 (1894) 修至山海关。这条自天津经唐山至山海关的铁路,因
在今广东广州市城区南部南濠街一带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南海县:西澳“在城南,宋景德间,经略使高绅所开。《志》云,城中旧有六渠,回环贯串,皆汇流于西澳,亦谓之南濠,其后屡经修浚。嘉定三年,陈岘复疏
指今吉林东南部之长白山。朝鲜呼长白山为白头山。民国《安图县志》卷1:“白头峰,在天池南稍东。山峰隆起,上有孤石,形如佛顶,朝鲜名为白头山, 以其形相似故也。由池至巅十一里。”在吉林省东南中国和朝鲜边境
西晋太康元年(280)以平阳县改名,属南康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兴国县南。隋开皇中废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平阳县改名,治今江西省兴国县南。属南康郡。隋开皇中废。
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72: “塔尔巴哈台城东曰和博克河,发自和博克赛里山,三源并出,东南流,经库克申仓北,左会博依伦水,又东南伏于戈壁。”
清置,属湘阴县。即今湖南汨罗市东北四十八里大荆街。有巡司驻此。(1)在浙江省乐清市北部、雁荡山东麓,东南濒乐清湾。面积57.8平方千米。人口6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荆,人口1.3万。以境内大荆山得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