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利侯国
东汉改当利县置,属东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三十六里。后复改县。
东汉以当利县改置,治今山东省莱州市西南。后国除仍为当利县。
东汉改当利县置,属东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三十六里。后复改县。
东汉以当利县改置,治今山东省莱州市西南。后国除仍为当利县。
亦作楼门坝。即今四川绵阳市西北龙门乡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30绵州:龙门坝“在州西三十里,巡盐隘口。《旧志》作楼门坝”。
元邛都州城。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附近古城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邛部州:“今其地夷称为邛部川,治乌弄城,昔庅些蛮居之,后仲由蒙之裔夺其地。”
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会同县:“文溪江在县西北二十里。《志》云,源亦出湖耳长官司,流为潭溪,又北至云潭,又北至文溪寨,其下流亦会郎水,入沅江。”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上元元年 (760)置渭北鄜坊节度使,简称渭北或鄜坊节度使。治所在坊州 (今陕西黄陵县东南)。领鄜、坊、丹、延四州。建中四年 (783) 徙治鄜州 (今陕西富县)。辖有今陕西宜川、宜
北宋庆历四年 (1044) 筑,属环州 (后属原州)。在今甘肃环县西。《宋史·种世衡传》: “范仲淹檄令与蒋偕筑细腰城,世衡时卧病,即起,将所甲士昼夜兴筑,城成而卒。” 即此。
十六国时置,治所在肆卢县 (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四十里奇村镇与辛庄之间)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废。置年不详,治肆卢县(今山西忻州市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忻州市西部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
或即耶婆提之异译。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,或兼指此二岛。见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0 “三摩呾吒” 条。
元置,属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开阳县东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开阳县西北。属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。后废。
又称边吴淀。宋辽边界上主要塘泺之一。在今河北省安新县西南、北二边吴村一带。为滹沱、唐(滱水)、沙、濡河等水所汇积,下游泄入界河。北宋时在此广开稻田,以防辽骑南下。后久不修治,渐归淤塞。
①在今湖北谷城县南五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沔水又南径高亭山东,山有灵焉,士民奉之,所请有验。”②在今湖南永兴县西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9高亭县: “以县东一百三十步高亭山为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