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德军
北宋大观二年(1108)于平夏城置,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。辖境相当今宁夏同心、海原及固原等县部分地。靖康元年(1126)陷于西夏。后废。
本平夏城。北宋大观二年(1108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黄铎堡古城址。属秦凤路。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、海原、固原等县市部分地。南宋绍兴七年(1137年)废。
北宋大观二年(1108)于平夏城置,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。辖境相当今宁夏同心、海原及固原等县部分地。靖康元年(1126)陷于西夏。后废。
本平夏城。北宋大观二年(1108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黄铎堡古城址。属秦凤路。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、海原、固原等县市部分地。南宋绍兴七年(1137年)废。
即涟口(涟水入淮之口)。今江苏涟水县。《魏书·高祖纪上》:太和四年(480),数路军南侵,“将军元泰二将出连口”。即“涟口”。
宋建,在今江苏句容县茅山积金峰下。宋建,在今江苏省句容市茅山积金峰下。有康熙御书“第八洞天”匾额,为江南道教胜地。
春秋赤狄国。在今山西屯留县南十二里古城村。《春秋》: 宣公十六年 (前593),“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”。即此。古国名。又称纯留,春秋赤狄所建。在今山西省屯留县南。《左传》宣公十六年(前593年):晋
在今河北三河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四》:小河桥“在三河县南门外泃河支流上,东通错桥,西达金鸡塘,境接通、蓟,为往来要道。旧为浮桥以渡,明正德十二年改建石桥”。
元升龙英洞置,属太平路。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南龙茗镇。明属太平府。1916年与全茗、茗盈二土州合并,改设龙茗县。元改龙英峒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西南龙茗。属太平路。辖境相当今天等县西南部分地区。
从辽宁锦州经朝阳至内蒙古赤峰。为锦朝线的延长线。
唐贞观四年(630)置,属粤州(后改名宜州)。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下里乡旧县。元和八年(813)移治龙水县古波里(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北四十里)。北宋时移治县北思农镇江浒(今罗
①即今河北隆尧县北泜河。《山海经·北三经》: 敦舆山,“泜水出于其阴,而东流注于彭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赵州一》: 泜河 “自临城县西南发源,东南径顺德府内丘、唐山二县界,又东南径隆平县南,至任县入滏阳河
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。《后汉书·马武传》:“永平初,马武击西羌,追击到东、西邯,大破之。”又《西羌传》载:永元中,“侯霸复上置东、西邯屯田五部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径邯川城南,城之左右历
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北约里许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9楚州:甘罗城“在淮阴县北一里。俗传以为秦甘罗所筑。雨后常于土中得小钱,状如钟,有篆文, 不可识, 号甘罗钱。或云,宝应有甘罗庙,盖甘罗葬于此”。旧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