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怀远县

怀远县

①西魏置,属武康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简阳市东南二十五里怀远乡。北周以后废。

②北周建德三年(574)置,为怀远郡治。治所在今宁夏银川市东黄河西岸。隋属灵武郡。唐属灵州,仪凤三年(678)移治今银川市。宋废为镇。

③隋置,属辽西郡。治所在怀远镇(今辽宁辽中县)。是通往辽东的军事、交通重镇。后废。

④北宋崇宁四年(1105)置,为怀远军治。治所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七十里老堡乡。寻改为平州治。政和元年(1111)废。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4)复置,属融州。明洪武十年(1377)废。十四年(1381)复置,属柳州府。万历十九年(1591)移治丹阳镇(今县西南丹洲镇)。1914年改为三江县。

⑤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)改怀远军置,属濠州。治所即今安徽怀远县。明属凤阳府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
⑥清雍正九年(1731)升怀远堡置,属榆林府。治所即今陕西横山县。1914年改名横山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北周建德三年(574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东黄河西岸。为怀远郡治。隋属灵武郡。唐属灵州。仪凤二年(677年)移治今银川市。宋废。(2)隋大业八年(612年)置,治今辽宁省辽中县。属辽西郡。后废。(2)古旧县名。(1)北宋崇宁四年(1105年)于王口寨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老堡口。为怀远军治,寻为平州治。政和元年(1111年)废。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4年)复置,属融州。元不改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废。十三年又复置,属柳州府。万历十九年(1591年)移治丹阳镇,即今三江侗族自治县南丹洲。清代因袭。1914年改为三江县。(2)清雍正九年(1731年)升怀远堡置,治今陕西省横山县。属榆林府。1914年改名横山县。(3)今县名。在安徽省北部、淮河中游。属蚌埠市。面积 2391 平方千米。人口130.5万。辖11镇、1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南宋宝祐五年(1257年)取“荆山为城,义在怀远”为名,置怀远军、荆山县,治今址。怀远之名始此。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废军,改为怀远县,属濠州。明、清属凤阳府。1914年属淮泗道,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,1952年属安徽省宿县专区。1956年属蚌埠专区,1961年复属宿县专区,1983年属蚌埠市。地处淮北平原南部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稻、大豆、油菜籽为主,为淮北商品粮基地县之一。为安徽省红麻、烟叶重点产区。怀远石榴为名产。矿产有花岗石、石灰石、磷等。有化肥、农机、工程机械、水泥、玻璃、酿酒、花岗石制品等厂。蚌淮、蚌埠关、宿怀等公路经此。淮河、茨淮新河、涡河常年通航。名胜古迹有荆山白乳泉、望淮楼、卞和洞,涂山禹王宫,还有龙亢、向县多处古城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湖广巡抚

    明正统三年 (1438) 命都御史镇守,以后或侍郎或大理卿出抚。景泰元年 (1450) 定设。驻武昌府 (治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。辖湖广诸府州,永顺、保靖州宣慰司,施州诸宣抚、安抚、长官司,湖广行都司诸

  • 吴儿谷

    即吾儿峪。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太行山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天福元年(936),赵德钧“乃自吴儿谷趣潞州”。胡三省注:“吴儿谷在潞州黎城东北、涉县西南。”在今山西省黎城县东北太行山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

  • 柳州府

    明洪武元年(1368) 改柳州路置,属广西行中书省。治所在马平县 (今广西柳州市)。九年(1376) 属广西布政使司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洛清河、大瑶山以西,大明山以北,罗城、宾阳以东地区。1913年废。明

  • 河池州

    明弘治十七年 (1504) 升河池县置,属庆远府。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北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河池市、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及贵州荔波县地。嘉靖四年 (1525) 迁凤仪山南 (今市西河池镇)。1912年改

  • 流店站

    元置,为水站。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南松滋河北。元置,在今湖北省松滋市东北。明改置驿。

  • 建陵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南沭河西岸。东汉废。西汉高后八年(前180年)封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,置侯国,治今江苏省新沂市南沭河西岸。景帝六年(前151年)、武帝元鼎五年(前112年)亦曾置侯国

  • 武陵山

    ①即古之武林。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饶州余干县: 武陵山 “在县东北三十里,临大湖。《汉书》 作武林”。②即��木山。 在今湖北钟祥市东一里。 《寰宇记》

  • 揣骨瞳堡

    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南二十里揣骨瞳镇。清乾隆 《宣化府志》 卷10西宁县: 南路有揣骨瞳。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2西宁县图: 东南有揣骨疃。

  • 甘泉城

    ①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29下邽县:故甘泉城“在县(今渭南市北下吉镇)东南四十里。以此地水多咸苦,城中井泉美,遂名甘泉。亦谓之夏王城,俗传赫连勃勃所筑”。②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
  • 大罗山

    ①即泉山。在今浙江温州市东南约三十里瓯江南岸。宋释赞宁《笋谱·二之出》:“龙牙竹笋出永嘉大罗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永嘉县:大罗山“广袤三十余里。一名泉山……即朱买臣所云越王居保之泉山也”。②在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