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慈州

慈州

①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交趾县 (今越南河内市西北)。六年 (623) 改为南慈州。

②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汾州置,治所在吉昌县 (今山西吉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、乡宁等县地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文城郡,乾元元年 (758)复改慈州。《元和志》 卷12慈州: “州内有慈乌戍,因以为名。” 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废。元祐元年(1086) 复置慈州。金天德三年 (1151) 改为耿州。明昌元年 (1190) 又改为吉州。

③辽太宗时置,属上京道。治所当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境。重熙元年 (1032) 降为慈仁县。


唐贞观八年(634年)改南汾州置,治吉昌县(五代唐改吉乡县,即今山西吉县)。因境有慈乌戍,故名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文城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慈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乡宁、吉县等地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省。元祐元年(1086年)复置。辖境缩小,仅有今吉县地。金天德三年(1151年)改名为耿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承阳山

    在今陕西礼泉县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26醴泉县: “承阳山,石泉所出。”

  • 白云嶂

    ①一名白云洞。又名白云峰。在今江西于都县西四十里。有三洞联络,各容百余人,上曰白云岩嶂,中曰太虚岩,下曰龙岩,溪流贯注其间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天福八年(943),南汉循州张遇贤逾岭趋虔州,“遇贤众十

  • 清江浦

    运河名。今江苏淮安市北一段里运河的前身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一》: 清江浦 “旧为沙河。土名乌沙河。古运道,自郡城东北入淮。《旧志》,宋转运使乔维岳开此,直达清口。明永乐初,陈瑄重浚置闸,更今名。为水陆

  • 嵩高县

    即崈高县。西汉元封元年 (前110) 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。东汉废。《元和志》卷5登封县: “本汉嵩高县,武帝元封元年置以奉太室,后省入阳城。”

  • 南广州

    东魏武定中置,治所在襄城郡 (治今河南襄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襄城县及临颍县西部地。北周建德六年 (577) 改为汝州。

  • 淤黄河

    明至清中叶黄河故道。南宋建炎二年(1128) 东京留守杜充藉口抗金,在李固渡 (今河南滑县西南) 以西,扒堤决河东流,至今山东巨野、嘉祥一带夺泗入淮。此后,河道不断南移,自开封、商丘、徐州由泗入淮,明

  • 北野县

    唐永徽五年(654)析歙县北部置,属歙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歙县东北三十里竦口村。以在州城北郊为名。大历五年(770)废。古县名。唐永徽五年(654年)置,治今安徽省歙县东北。属歙州。大历五年(770年)废

  • 凌歊台 (臺)

    南朝宋置,在今安徽当涂县城北黄山上。《寰宇记》 卷105太平州当涂县: “黄山,在县西北五里。上有宋凌歊台,周回五里一百步,高四十丈,石碑见存。”

  • 辟土城

    在今山东莒县西南二十五里五花营。西汉元朔二年 (前127) 封城阳共王子壮为辟土侯,即此。《水经·沭水注》: 葛陂水 “发三柱山,西南流径辟土城南,世谓之辟阳城”。

  • 青石岭

    ①亦名青石岸、青石原。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北。《晋书· 赫连勃勃载记》: 东晋义熙三年(407),“勃勃与姚兴将张佛生战于青石原,又败之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六年 (771) 九月,“吐蕃下青石岭,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