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
元至正六年 (1346) 改散毛府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。元末明玉珍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。
元至正六年(1346年)改散毛府置,治今湖北省来凤县。元末明玉珍时改置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。
元至正六年 (1346) 改散毛府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。元末明玉珍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。
元至正六年(1346年)改散毛府置,治今湖北省来凤县。元末明玉珍时改置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。
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恰伦河东。清咸丰 《伊江集载》: 呼鲁克山 “在惠远城西五百余里”。
即峨眉山。在今河南郏县西北三十五里。其形类蜀之峨眉山。宋苏轼谪汝时,欲为葬地,因取峨眉为名。《宋史·苏轼传·附苏过传》:“轼卒于常州。过葬轼汝州郏城小峨眉山。”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郏县西北。相传宋
明初改岳州路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巴陵县 (今湖南岳阳市)。洪武九年 (1376) 降为州,十四年 (1381) 复为府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岳阳、华容、南县、临湘、平江、澧县、安乡、临澧、石门、慈利、张家
又作良各庄。即今河北易县西二十里梁各庄镇。为通往西陵要道。清有行宫。
即竹洼寺。今西藏察隅县北竹瓦根。清末刘赞廷《察隅县志略》:由鸡贡“东北行,七十里至竹瓦寺宿”。即此。
在今甘肃景泰县境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靖远卫:大沙沟“在卫北黄河外。嘉靖中边臣李承勋言,宁夏自镇远关至大沙沟,旧有台堡相接,以断北寇西行之路是也”。
明洪武二十四年 (1391) 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云南宜良县。清康熙七年 (1668)废。
在今山东邹平县北四十里孙镇。一说即今邹平县。初为梁邹县治,西晋永嘉后县废。东晋末南朝宋在此置戍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 (451),“青州民司马顺则自称晋室近属,聚众号齐王。梁邹戍主崔勳之
①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岳池县东南七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38新明县: “以新被明化为邑之称。” 圣历三年 (700),因水害移治渠江西岸。北宋开宝二年 (969) 属广安军
即今广东博罗县西北湖镇。明、清置善政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