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新明县

新明县

①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岳池县东南七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38新明县: “以新被明化为邑之称。” 圣历三年 (700),因水害移治渠江西岸。北宋开宝二年 (969) 属广安军,六年 (973) 移治单溪镇 (今岳池县南二十里)。南宋咸淳二年 (1266) 属西宁军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属广安府。《元史·赵匣剌传》: 中统四年 (1263),宋将夏贵攻虎啸山,“匣剌率兵往御之,贵败走,追至新明县”。即此。至元间废入岳池县。

②1947年改化德设治局置,属察哈尔省。治所在嘉卜寺 (今内蒙古化德县)。1949年改为化德县。


(1)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今四川省岳池县东南渠水沙洲上。属合州。后属巴川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属合州。圣历三年(700年)移治渠水西岸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年)又移治今岳池县南。元至元后废。(2)旧县名。1936年由化德设治局更名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城关镇。1945年改设化德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夏晖城

    在今山东肥城市南夏辉。《春秋》: 桓公三年 (前709),“齐侯送姜氏于讙”。《水经· 汶水注》: “蛇水又西南径夏晖城南,经书齐侯于下讙是也。今俗谓之夏晖城。” 是夏晖乃下讙因音近而讹。

  • 九层楼山

    亦称九层崖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碧滩北。明代为大藤峡瑶民义军的据点之一。《明史·广西土司传》:成化初,赵辅、韩雍等率兵镇压瑶民义军,“复督兵追蹑,铲山开路,直抵横石塘及九层楼等山”。

  • 五通桥镇

    即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四十里五通桥。地跨茫溪河两岸,清乾隆五十八年(1793)建桥相连。民国《犍为县志》卷3:五通桥“为盐䇲聚会之所”。明设四望溪口巡司。清设督捕盐务通判。清王定安《湘军记》

  • 力山

    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明史·广西土司一》:“藤峡、府江之间为力山,力山之险倍于藤峡。……力山又有僮人,善傅毒药弩矢,中人无不立毙,四姓瑶亦惮之。”正德年间,王守仁镇压藤峡瑶族起义,瑶人“奔入永安

  • 博陵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西河郡。方位缺考,当在今陕西或山西省黄河沿岸。东汉废。②东汉本初元年 (146) 置,为博陵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。因桓帝父刘翼之陵为博陵,故名。三国魏改名博陆县。③北周置,为博陵

  • 岁丰镇

    在今安徽和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和州:“岁丰镇在州西四十里。”

  • 夷维

    春秋时齐邑。即今山东高密市。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晏平仲婴者,莱之夷维人也。”西汉于此置夷安县。古邑名。春秋、战国时齐邑,即今山东省高密市。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晏平仲婴者,莱之夷维人也。”即此。汉置

  • 洛源监

    在今陕西商州市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商州上洛郡: “有洛源监钱官。” 《清一统志· 商州》 “洛源监” 条引 《旧志》: “监在州东五十里孝野崖。”唐置,在今陕西省商洛市东。为钱官之所,属商州。后废。

  • 左蠡城

    即左里城。在今江西南昌县西北左里镇。因在彭蠡湖(今鄱阳湖)之左而得名。

  • 石堡县

    北魏置,属中部郡。治所即今陕西宜君县东七十里石堡村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