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易州

易州

隋开皇元年 (581) 置,治所即今河北易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8易州: “因州南十三里易水为名。” 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易县为州治。大业初改为上谷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名易州,天宝元年 (742) 又名上谷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易州。唐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南,安新、满城以北,南拒马河以西。辽以后屡有改变。元属保定路。明属保定府。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升为直隶州,属直隶省。辖境兼有今涞源、涞水两县地。1913年废为易县。境内有长城之险,为河北地区门户。五代、北宋初,常在此与契丹剧烈战争。明代与瓦刺等部相持,此地为节制紫荆诸关重镇。


隋开皇元年(581年)改南营州置,治今河北省易县。十六年置易县,为易州治。因境内易水得名。大业初改上谷郡。唐武德初改为易州。天宝、至德年间又曾改上谷郡。唐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内长城以南,安新、满城以北,南拒马河以西。辽后辖境屡变。清雍正时升为直隶州。1913年省本州为县。境有长城之险,为河北门户。五代、北宋初,常与契丹在此激战。明代与瓦剌等部相持,此地为节制紫荆诸关重镇。又以产佳墨著名于世,称为“易水法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锦川堡

    清改锦川营堡置,属宁远州。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南六十五里六股河东岸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 “杨安堡” 条下: “黑庄窝堡又十五里有锦川堡,又五里有刘彦章堡。”

  • 江南路

    北宋至道三年(997)置,治所在升州(今江苏南京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全省,江苏长江以南、镇江市、大茅山、长荡湖一线以西,安徽江南部分及湖北阳新、通山等县地。天禧二年(1018)分为东、西两路。宋至道十

  • 大信河

    长江夹河名。江水在今安徽芜湖市北东梁山南大信港酾为夹河,北经当涂县西,至马鞍山市西南采石与主流合流,古称大信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5太平府:大信河“在府城西南二十五里。江自天门山南酾为夹河曰大信,下达采

  • 松花坝

    在今云南昆明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云南府昆明县: 松花坝 “在府城东北,为滇池上游。元赛赤瞻典思丁增修二堰,灌田万顷”。

  • 保塞州

    唐置,为羁縻州,属临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康乐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兰田镇

   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》:兰田镇“在南城县东八十里,与新城县接界。宋置税务,元改为驿。明改置巡司。今裁”。(1)古镇名。在今江西省南城县东,属南城县。宋置税务,元改为驿,明改置巡检司,清

  • 半月台

    在今山东单县旧城东。《清一统志·曹州府二》 称:半月台“唐少府陶沔所筑”。李白《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》诗:“陶公有逸兴,不与常人俱。筑台像半月,迥向高城隅。”

  • 都者

    在今广西忻城县境内。明时为八寨之一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境内,明代八寨之一。参见“八寨”。

  • 疏 (疎) 水

    又名涑水、襄水。在今湖北宜城市西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疎水 “出中庐县西南,东流至��县北界, 东入沔水, 谓之疎口也”。 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宜城县: “北疏水,亦名襄

  • 义台

    即野台。在今河北新乐市东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皇始二年(397),“帝临其营,战于义台坞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 引《括地志》云:“野台一名义台。”又,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》 “义台”条引《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