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昔阳县

昔阳县

①隋开皇六年 (586) 置,属栾州。治所即今河北晋州市。十八年 (598) 改名鼓城县。

②1914年改乐平县置,属山西冀宁道。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置,治今河北省晋州市。属定州。十八年改为鼓城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西省东部、太行山西麓,东邻河北省。属晋中市。面积 1952 平方千米。人口23.4万。辖5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乐平镇。西汉于今县西南置沾县,属上党郡。东汉建安中置乐平县,属乐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年)废乐平郡,乐平县并入沾县,属太原郡。孝昌二年(526年)于今和顺县重置乐平郡及乐平县。北齐郡、县同迁沾城(今县城)。隋开皇初废郡,县属并州;开皇十六年(596年)于县置辽州,并置东山县。大业二年(606年)废辽州及东山县,乐平县属并州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于乐平县再设辽州,六年辽州移治辽山,乐平改属受州;贞观八年(634年)废受州,乐平复属并州;开元十一年(723年)属太原府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乐平县改属平定军。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改属平定州,兴定四年(1220年)升县为皋州。蒙古至元初废州复县,至元二年(1265年)省县为乡入平定州,七年复置乐平县。明因之。清嘉庆元年(1796年)废乐平县为乡入平定州。1912年恢复乐平县。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平县重名,改称昔阳县,属冀宁道。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榆次专区。1958年归阳泉市,1960年复县。1983年属晋中地区。1999年属晋中市。地处太行山中段,松溪河、清漳河、潇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豆类、麻类、棉花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铝土、铜、铅、石膏、硫黄、耐火土、黏土、云母、石灰石、石棉、浮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化工、建材、机械、纺织、酿酒、造纸等。阳涉铁路、207国道、昔九等公路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石马寺、古长城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崤渑

    即二崤。又作崤塞、殽塞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、渑池县西。为崤山、渑池间东西交通要隘。又称崤塞。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、渑池县西,是崤山与渑池间交通要隘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汉景帝三年(前154年),吴、楚反,赵涉

  • 八仙筒

    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东北八仙筒镇。1931年绥东县迁治于此。“八仙筒”,蒙古语意为土平房。

  • 颍水

    ①淮水支流。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: “颍水出少室。少室山在雍氏南,入淮西鄢北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颍川郡阳城县: “阳乾山,颍水所出,东至下蔡入淮。过郡三,行千五百里。” 今颍河源出河南登封市嵩山西

  • 咸阳郡

    十六国前秦皇始二年 (352) 置,治所在长陵城 (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里怡魏村附近)。北魏太和二十年 (496) 迁治池阳县 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),属雍州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咸阳市及泾阳、礼泉县地。

  • 故交村

    一名古交城。即今山西古交市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曾于此置交城县,取古交城为名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设故交村巡司驻此。

  • 青林城

    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6复州: 青林城 “在玉沙县东北十里”。

  • 极高岭

   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新城县“飞猿岭”条下:极高岭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亦峻险,路通邵武县”。旧有巡检驻此。

  • 兔儿岛

    即今辽宁盖州市西南仙人岛。明 《全辽志》 卷1: 兔儿岛在 “ (盖州卫) 城西南七十五里”。

  • 迦罗舍佛

    在今泰国曼谷湾西北之叻丕一带。《旧唐书·南蛮列传》: “堕和罗国,南与盘盘,北与迦罗舍佛、东与真腊接,西邻大海。” 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作罗卫。

  • 昭通府

    清雍正八年 (1730) 改乌蒙府置,属云南省。治所在恩安县 (即今云南昭通市)。民国《昭通县志稿》 载 《昭通书院碑记》: “ (鄂尔泰) 既奏请皇上赐名昭通,举前世之乌暗者,易而昭明,前之蒙蔽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