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昭义军

昭义军

唐方镇名。又名泽潞。至德元年 (756)置泽潞沁节度使,治所在潞州 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屡有变动,较长期领有泽、潞、沁三州,相当今山西霍山以东及河北涉县地。广德元年 (763) 又置相、卫六州节度使,治所在相州 (今河南安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卫河流域以北,河北隆尧、巨鹿、清河以南,以及山东临清、夏津、武城等县地。大历元年 (766) 号昭义军,十二年 (777)与泽潞沁节度使合为一镇。建中初复治潞州,长期领有泽、潞、磁、邢、洛五州,相当今河北内丘、隆尧以南,巨鹿、丘县、肥乡以西,涉县、邯郸市以北,山西浊漳河、丹河流域及沁水、阳城两县地。中和后因李克用据泽、潞二州,昭义军曾分为二: 一治邢州 (今河北邢台市),一治潞州,天复初又合为一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(977) 废。先后为李抱真、王虔休、卢从史、孟方立、李克修等所割据。


又称泽潞军。唐、五代方镇。至德元载(756年)置泽潞沁节度使,治潞州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屡有变动,较长期领有泽、潞、沁三州,相当今山西省霍山以东及河北省涉县地。广德元年(763年)又置相、卫六州节度使,治相州(今河南安阳市)。较长期领有相、卫、贝、邢、洺、磁六州,相当今河南省卫河流域以北,河北省隆尧、巨鹿、清河等县以南,及山东省临清、夏津、武城等市县地。大历元年(766年)号昭义军,十二年与泽潞沁节度使合为一镇。建中初复治潞州。长期领有泽、潞、邢、磁、洺五州,相当今河北省内丘、隆尧以南,巨鹿、邱县、肥乡以西,涉县、邯郸以北,山西省浊漳河、丹河流域和沁水、阳城两地。中和后因李克用据泽、潞二州,昭义军曾分治二处:一治邢州(今河北邢台市);一治潞州。天复元年(901年)复合为一。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年)改为保义军。龙德二年(922年)改为安义军节度使。梁末改为匡义军节度使。唐灭梁复为安义军节度使。晋又为昭义军节度使。宋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城子岭关

    明置,属迁安县。即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五十里城自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城子岭关“在县西北九十三里。《边略》 云: 青口东第四关口也。…… 《郡志》: 城子岭西南去榆木岭二十里,其间山岭崎岖,所

  • 许河

    在今山西高平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高平县:“许河在县南二十五里。《志》云,源洁泉出县西南三十里之原村。其泉周四丈,深丈五尺,东西分引溉田。西南流十余里合山水,经许庄,名许河,东南流数里入丹河。”

  • 怀孟路

    蒙古宪宗七年(1257)改怀、孟二州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河内县(今河南沁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,修武、武陟两县以西地区。元延祐六年(1319)改为怀庆路。蒙古宪宗七年(1257年)以孟、怀二州

  • 汙水

   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,大破之。”《集解》引徐广曰:“在邺西”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魏郡邺县:“有汙水。”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汙水“出武安山,东南流径汙城北,

  • 始州

    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安州置,治所在普安郡 (今四川剑阁县)。《寰宇记》 卷84剑州: “取郡邑更始为名。” 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县地。《周书·武帝纪》: 建德三年 (574) 冬十月,“始州

  • 鹿耳门

   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港北。为旧日海道入口。清蒋毓英 《台湾府志》 卷2: 鹿耳门 “在台湾港口。形如鹿耳,镇锁水口”。1661年,郑成功率大军由此入台,驱逐荷兰侵略者。在台湾省台南市安南区十字路西南部

  • 长兴州

    元元贞元年(1295)改长兴县置,属湖州路。治所即今浙江长兴县。至正十七年(1357)朱元璋改为长安州。至正二十二年(1362)复名长兴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改长兴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

  • 三道梁

    即今河北滦平县东南五十里三道梁乡。清于此设镇。

  • 风谷

   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。唐时为驿道所经。《新五代史·唐太祖家人传》:五代唐天成元年(926),“(李)存渥与刘皇后同奔于太原,行至风谷,为部下所杀”。即此。

  • 义津桥

    即今安徽枞阳县北义津镇。旧属桐城县。清道光《桐城续修县志》卷1《乡镇》:义津桥“距棕阳五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