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板勒纥城

板勒纥城

即班勒纥城。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。《元史· 察罕传》: “察罕,西域板勒纥城人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兴安府

    ①元至正十七年(1357)朱元璋改徽州路置,治所在歙县(今安徽歙县)。至正二十七年(1367)朱元璋改为徽州府。②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)升兴安州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在安康县(今陕西安康市)。辖境相当

  • 羽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平原郡。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。《续山东考古录》卷3谓即山东禹城县西南三十里之禹息城,指出:“汉平原郡属惟羽县故城无可考。羽县莽曰羽贞,余谓禹为羽字音讹,息为贞字形讹耳。”东汉省。西汉封济北

  • 丁家房身

    即今辽宁法库县西南五十里丁家房乡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铁岭县:丁家房身“在县西一百里”。

  • 青角门

    十六国前凉都城姑臧城 (今甘肃武威市)禁城东门,可直通城内主要宫殿谦光殿。《晋书· 吕纂载记》: “纂自青角门,升于谦光殿。”

  • 巴里郎

    亦名八里郎。即今西藏洛隆县西八里。藏语意为帐篷山、牛帐篷山。当内地与西藏往来通道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巴拉山“在硕板多西南,势平坦,上下约三十里,至巴里郎”。

  • 至那仆底国

    在今印度旁遮普邦费罗兹普尔附近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卷4:至那仆底国“周二千余里。……昔迦腻色迦王之御宇也,声振邻国,威被殊俗,河西蕃维,畏威送质。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,赏遇隆厚,三时易馆,四兵警卫。此

  • 大兴县

    ①北魏置,为大兴郡治。治所即今陕西定边县。西魏改名五原县,后复改大兴县。隋又改为五原县。②隋开皇三年(583)改万年县置,与长安县同治大兴城内(今陕西西安市)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名万年县。③金贞元

  • 北绛郡

    北魏孝昌三年(527)置,属唐州。治所在北绛县(今山西翼城县东南二十里北绛村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翼城县地。建义元年(528)属晋州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魏孝昌三年(527年)置,治北绛县(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北绛

  • 苏村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沂水县。即今山东沂南县东北苏村镇。②即今河北南宫市西苏村镇。明嘉靖《南宫县志》卷1:苏村集在“县西二十里”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南宫县图:西有苏村镇。(1)在河北省南宫市西北部。面积4

  • 莒州

    ①北周改南青州置,治所在团城 (今山东沂水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沂水、沂源、蒙阴、莒县、莒南、日照及江苏赣榆等县市地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贞观八年 (634)废。②金大定二十四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