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真山
即今安徽旌德县西之西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03旌德县: 栖真山 “在县西五里。昔窦子明宰邑于池州石埭,上升曾居此山,其坛迹存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旌德县 “华阳山” 条下: “栖真山在县西四里。其西接成子山。栖真而北,为西岭、仙峰、黄龙冈诸山。《旧志》: 县四面因山夹徽水为城。是也。”
即今安徽旌德县西之西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03旌德县: 栖真山 “在县西五里。昔窦子明宰邑于池州石埭,上升曾居此山,其坛迹存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旌德县 “华阳山” 条下: “栖真山在县西四里。其西接成子山。栖真而北,为西岭、仙峰、黄龙冈诸山。《旧志》: 县四面因山夹徽水为城。是也。”
即今河北昌黎县东南三十里赤洋口乡。明弘治《永平府志》卷1里社:昌黎县有赤崖社。
即今福建将乐县西南龙栖山。明弘治《将乐县志》卷1:龙栖山“在县南义丰都,群峰峭拔,势耸千仞……林木幽映,山底多石潭,有龙潜止,故名”。
在今福建厦门市鼓浪屿日光岩南麓濒海处。园主林尔嘉,字菽臧,原系台湾富商,清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日本侵占台湾后,携眷避居鼓浪屿。1913年秋始建此园,为厦门名园之最。全园利用天然地形,分藏海、补
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南仁沱镇。清光绪《江津县志》卷2:仁沱场“距城六十里”。
亦名麻逢水。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8南恩州: 麻逢水 “源出阳春县西南乱冈,东流入罗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春县: 麻陈水在 “县西南百五十里。源出高州电白县东岭诸山,下流百余里
即洋卓雍错。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。
在今江苏江阴市南马镇乡南旸岐村。徐霞客 (1586—1641) 名弘祖,字振之。南直隶江阴(今属江苏) 人。是我国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。22岁起游历天下名山,足迹遍及我国十七省区。明崇祯十四年 (16
1913年改贡噶县丞置,属边东道。治所在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岭。后废。旧县名。(1)原为稻城县县丞,1913年改置贡噶县,治贡噶岭(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岭)。1915年裁撤,并入稻城县。该地原属川边特别区、西
商周时方国。亦作隧。在今山东肥城市南二十八里安临站。《春秋》: 庄公十三年 (前681),“齐人灭遂”。即此。古国名。春秋小国。妫姓。在今山东省肥城市南。为齐所灭。《春秋》庄公十三年(前681年):“
唐安西都护府属城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:“顿建城, 又五十里至阿史不来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