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春秋陈邑。在今河南柘城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7宁陵县: “故柘城,在县南七十里。陈之株邑。”


湖南省株洲市的简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凤池口

    在今河南商丘县西北二十二里。《金史·石盏女鲁欢传》:正大九年(1232)二月,“大兵围城,议决凤池大桥水以护城”。《明史·河渠志一》:洪武二十三年(1390)春,河决“归德州东南凤池口”。即此。

  • 香界寺

    在今北京市西山支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。是八大处中第六处。创建于唐代。元名平坡寺。明洪熙元年 (1425) 重建,改名大圆通寺。清康熙中,僧海岫薰重修于此,十七年 (1678) 改名圣感寺。乾隆十三年 (

  • 岱岳 (嶽)

    即泰山。在今山东泰安市北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 “中央之美者,有岱岳。以生五谷桑麻,鱼盐出焉。”

  • 大金山

    ①即南金山。在今福建霞浦县南六十里。②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海中大襟岛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 “上川山”条:“相近有大金、小金二岛。”在上海市金山区东南部、杭州湾北侧海中。面积约0.3平方千米。与邻近的小

  • 拉达克

    在今克什米尔地区。以境内有拉达克山、拉达克河而得名。藏语称其地为麻域、芒域,古为羊同国属,公元7世纪前期为吐蕃王朝 (约629—842)征服; 10世纪时吐蕃王室后裔于此建立政权,治所在今列城,为西藏

  • 皖阳县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舒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县北二十二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25怀宁县: 皖阳 “以城在水北,故曰皖阳”。七年 (624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分怀宁县置,治今安徽省

  • 胡家场

    即今湖北天门市东北五十二里胡市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天门县东北有胡家场。集镇名。在湖北省公安县西北部、松滋西河东岸。属斑竹垱镇,人口 1200。为原胡家场乡人民政府驻地。1999年并入斑竹垱

  • 南平郡

    ①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作唐县 (今湖南安乡县北)。后移治江安县 (今湖北公安县)。南齐移治孱陵县 (今湖北公安县西)。陈废。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渝州置,治所在巴县(今四

  • 秦望山

    ①又名秦山、秦皇山。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秦望山 “相传秦始皇登此山望海,亦曰秦驻山。山南有洞甚深邃; 又有坑,产白垩”。②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江

  • 江月亭

    在今四川奉节县城内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7夔州:江月亭“在戎铃司。王龟龄诗:长江何处水,明月九州天。月与江无约,相逢是偶然”。明正德《夔州府志》卷7:江月亭“在府治内。王十明有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