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栾城县

栾城县

东汉改关县置,属常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赵县西北十五里南轮城。三国魏废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 复置,移治今栾城县西二里,属赵郡。北齐又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栾州,大业初属赵郡。唐天祐二年 (905) 改为栾氏县,属镇州。五代唐复名栾城县。宋属真定府。元属真定路。明洪武十年 (1377) 移治今栾城县,属真定府。清属正定府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西部偏南。属石家庄市。面积350.6平方千米。人口31.9万。辖5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栾城镇。因春秋晋侯栾宾封其子栾书食采邑于此,故名。清同治《栾城县志》:“栾城以栾武子肇封而得名。”西汉置关县,治今栾城镇北十里铺,属常山郡。东汉章和元年(87年)省关县,置栾城县。东汉末省入平棘县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复置栾城县,治今栾城镇西焦家庄东,属赵郡。北齐省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复置,属栾州。唐初属赵州,大历三年(768年)改属恒州,天祐二年(905年)改名栾氏县,属镇州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年)复名栾城县。北宋庆历八年(1048年)属真定府。元初属赵州,后属真定路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徙治今址,属真定府。清属正定府。1914年属保定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—1948年分属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。1949年属石家庄专区。1958年并入藁城县,1962年复置栾城县。1968年属石家庄地区,1986年改属石家庄市。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和冀中平原连接区,地势西边略高。洨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谷子。为省粮棉生产基地县和全国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试验基地。有化工、建材、机械、纺织、食品、制药等工业。京广铁路、京珠高速公路及107、308国道等经此。古迹有春秋栾武子、西汉柴武、唐苏味道墓。韩家庄为元末红巾军起义首领韩山童、韩林儿父子故里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汉源场

    即今四川汉源县北四十里九襄镇(汉源街)。隋置汉源县于此。后改汉源镇。清有外委千总驻守。

  • 赵屯浦

    在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赵屯浦 “旧当淀山湖北,直受湖水,泻于吴淞江,阔五十丈,通江五大浦之一也。宋、元以来,屡经浚治。……后水利不修,浦去淀湖益远,湖水自北曹港分支

  • 荆湖等路行中书省

    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置,治所在鄂州 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。十四年 (1277) 改为湖北道宣慰司,并入潭州行中书省。元至正十一年(1351年)置,治鄂州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

  • 康庄驿

    在今山东汶上县南三十六里康驿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济宁州 “鲁桥镇” 条下: “旧置城东、康庄二驿,今俱废。”

  • 小勐统

    今云南永德县北四十里小勐统镇。旧属镇康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静安寺

    在今上海市静安区西南部,南京西路、华山路口。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创建。原名沪渎重元寺,寺址在旧吴淞江下游沪渎港。北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) 改名静安寺。南宋嘉定九年 (1216) 迁芦浦之沸井浜畔,即

  • 夏绥

    唐方镇名。贞元三年 (787) 置,治所在夏州 (今陕西靖边县西北白城子)。领夏、绥、银三州。元和九年 (814) 增领宥州。中和二年 (882) 号定难军。唐方镇名。贞元三年(787年)置,治夏州(

  • 卢宅村

    在今浙江东阳市区东门外二里。当地卢姓居民长期聚族而居。自明永乐十九年(1421)族人卢睿成进士起,到清代中叶科第不绝,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聚居点。西面的卢氏宗祠是明代建筑物,雕饰精美。

  • 芦田市

    在今广西灵川县西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东芦田。明初于此置巡检司。

  • 凌消村

    又名危渡口。在今河北深州市东北四十里,古滹沱河南岸,今名西凌霄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 光武自蓟南驰 “至呼沱河,无船,适遇冰合得过,未毕数车而陷”。李贤注: “即光武所渡处,今俗谓之危渡口。” 《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