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桃园县

桃园县

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淮滨县置,属淮安路。治所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。明洪武初改为桃源县。


(1)古县名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分宿迁县置,治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南废黄河南岸旧泗阳(城厢)。属淮安路。明洪武初又改名桃源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台湾省本岛西北部沿海,西临台湾海峡。面积1220.9平方千米。人口约183.4万。辖2市、2镇、9乡。县治桃园市。原名桃仔园。因清乾隆初年闽粤沿海移民入垦,后遍植桃树,遂以为名。昔为高山族南崁四社(眩眩社、霄里社、龟仑社、坑子社)聚居地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郑氏治台初属天兴县(后为天兴州)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属诸罗县。雍正元年(1723年)属淡水厅淡水堡,后属桃涧堡。光绪元年(1875年)分属淡水、新竹两县。日占初属台北县。光绪二十七年废县设桃仔园厅,两年后省作桃园厅。1920年改属新竹州。1945年光复后改属新竹县。1950年析置桃园县。地处雪山山地向沿海平原过渡地带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台湾省重要产米区,以稻、茶叶、甘蔗为主,还有花生、柑橘等。沿海养殖业较发达,居台湾北部之冠。有纺织、机械、石油、化工、制药、橡胶等工业。有中原大学等大专院校。纵贯铁路、高速公路和1号、7号、15号等省道经此。县西面有全省最大的桃园机场(又名中正国际机场)。名胜古迹有石门水库、角板山、慈湖、龙头山公园、龙潭水上公园和文昌庙、景福宫、甘泉寺、寿山岩、斋明寺、圆光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江大水河

    即罗江。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。《明史·何洪传》: 天顺间,“德阳人赵铎反,……(刘雄) 追之罗江大水河,手馘数人,贼连败。千户周鼎伤,雄前救之,径奔贼阵,丛刺死”。

  • 永胜县

    1934年改永北县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永胜县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<有关各县更改县名>案卷》:“县名永北二字,……地方人士每嫌欠雅驯,且至十年以来,匪患频仍,庶政废弛,而犯永远败北之

  • 石坝集

    即今安徽明光市东南石坝镇。旧属盱眙县。清光绪《盱眙县志稿》卷3:石坝集在“西南九十五里”。

  • 巴某

    即今伊朗克尔曼东南巴姆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巴某”。

  • 小岞

   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小岞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 惠安县“獭窟山”条下:“又小岞山,在净山东十里。北对黄崎山,南控大岞山,邑境诸山之东趋于海者,至此三山而止。”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小岞巡司于此。清初废

  • 狼牙口

    即狼牙岭。今河北涞源县西南狼牙口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定州: 狼牙口 “在倒马关西南六十里,三关外墙至此与内墙合为一”。《元史· 张柔传》: 戊寅 (1218),“国军出紫荆口,柔所部逆战于狼牙岭,马

  • 馆仙洞

    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严州府》: 赤洲岭 “在桐庐县西北四十五里。其岭萦回曲折,凡三里余。有赤洲洞,自洞门梯级而下三丈余,有石壁,自壁八十余步,洞屋高敞,萦回曲折而入,莫知所穷。唐贞元中,侍

  • 三元街

    即今福建三明市西南三元区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沙县西南有三元街。

  • 孔夫子水道

    在今江苏长江口狼山、福山之中流。西人第一次驶行长江之轮船名孔夫子,因呼此船所测之水道为孔夫子水道。

  • 石狗站

    元置,在今四川南充市东北搬罾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