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桐木镇

桐木镇

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南三皇乡北桐木村。明属永宁州,置土巡司于此。


(1)古镇名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南桐木。明置巡检司于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江西省上栗县东北部。面积109平方千米。人口7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桐木,人口5400。以多桐树得名桐木。为萍乡市粮食、油茶重点产区。有煤矿、枣木水库和水电站。产烟花、鞭炮。为上栗、宜春和湖南浏阳间传统集市。万上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楚王台、院霞洞。(2)在湖南省中方县西南部��水东南岸。面积98.6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桐木,人口1660。地多桐木,旧设圩场,故名。2000年置镇。产稻、油茶,为怀化市重要产粮区。有造纸厂、农副产品加工厂。为怀化市、洪江市黔阳区边境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。公路东与209公路相接。西有汽车渡口。��水航运方便。(3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西部。面积142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,68%为壮族。镇人民政府驻桐木街,人口7880。以地形得名,因驻地形似倒地梧桐树,故名。原属修仁县,1952年为石龙县桐木区,1958年称桐木公社,1960年属象州县,1984年改属金秀县,称桐木镇。产稻、甘蔗、木薯、花生等。有食品、造纸、淀粉等厂。公路通金秀、柳州、象州、荔浦、鹿寨等地。为金秀、鹿寨、象州三县交通要冲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弋阳郡

    ①三国魏文帝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弋阳县(今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隆古集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淮河以南、竹竿河以东、灌河以西地。南朝宋属南豫州。南齐属豫州。北魏属东豫州。南朝梁普通八年(527)属光州,治北

  • 野戍

    又名野水渡。在今河南济源市与孟津县之间的黄河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元二年 (759),郭子仪被史思明战败于安阳河,“段秀实帅将士妻子及公私辎重自野戍渡河,待命于河清之南岸”。胡三省注: “野戍即野水

  • 隆益镇

    又名龙益镇。清置,属鄜州。在今陕西富县西北龙义湾。

  • 垌冢 (塚) 集

    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北八十里桐冢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汉川县西北有垌冢集。

  • 荷节县

    即符节县。治所即今四川合江县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讹为 “荷节县”。

  • 雄崖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中置,属鳌山卫。治所即今山东即墨市东北一百里雄崖所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裁。明洪武中置,治今山东省即墨市东北雄崖所。属鳌山卫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省。

  • 抚河

    又名旴水、汝水、武阳水、建昌江、临川江。在今江西东部。源出广昌县南驿前镇,北流经临川市,到王家洲分为两支:一从南昌入赣江,一自八字脑入鄱阳湖。后抚河堵口,主流改道,经青岚湖入鄱阳湖。因水经临川市,为旧

  • 五乡碶市

    即今浙江鄞县东五乡镇。清光绪《鄞县志》卷2《市镇》:五乡碶“距城三十里”。明嘉靖间该地有东碶桥、西碶桥、皎碶桥、江碶桥、鄮碶桥等五座碶桥,总名五乡碶。因此得名。

  • 回风矶

    ①即今江西九江市东北长江南岸回风矶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九江府:回风矶“舟楫至此俱转蓬避风,因名”。②一名回龙矶。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南五十里长江边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过回风矶,无大山,盖江滨石碛耳。然

  • 汶阳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鲁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五十四里。西晋属鲁郡。东魏移治今山东泗水县北四里故县。北齐废。②隋开皇四年(584)改鲁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。开皇十六年(596)改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