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昌县

武昌县

①三国魏黄初二年 (221) 吴孙权改鄂县置,为武昌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鄂州市。从公安迁都于此。《三国志·吴书 ·吴主传》: 黄龙元年 (229)夏,孙权在 “南郊即皇帝位”。九月迁都建康,“征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登,掌武昌留事”。孙皓时又尝都此。隋属江夏郡。唐属鄂州。南宋嘉定五年 (1212)为武昌军治,十五年 (1222) 改为寿昌军治。元属武昌路。明属武昌府。1913年改名寿昌县。1914年改为鄂城县。

②南齐置,属南襄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境。西魏废。

③唐如意元年 (692) 析河间县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。神龙元年 (705) 改名唐兴县。

④唐神功元年 (697) 改霍丘县置,属寿州。治所即今安徽霍丘县。景云元年 (710) 复为霍丘县。

⑤辽置,为信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秦家屯镇东新集城。元废。

⑥1913年改江夏县置,为湖北省省会。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。民国初为湖北江汉道治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49年与汉口、汉阳合并设武汉市。1960年徙县治于纸坊镇。


(1)古县名。(1)武周神功元年(697年)改霍山置,治今安徽省六安市。属寿州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复改名霍山县。(2)辽置,治今吉林省公主岭市西北新集城。为信州治。元废。(2)古旧县名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年)孙权改鄂县置,治今湖北省鄂州市。为三国吴都。孙大帝黄龙元年(229年)还都建业。甘露元年(265年)至二年孙皓又都此。先后为武昌郡和江夏郡治。两晋、南朝时为武昌郡治。隋属江夏郡。唐、北宋属鄂州。南宋为寿昌军治。元属武昌路。明、清属武昌府。1913年改寿昌县。(3)旧县名。1912年改江夏县置,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。1926年城区析出设市。1960年县治由市区迁治纸坊镇。1995年撤销,改设武汉市江夏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梁郡

    东魏改南梁郡置,属谯州。治所在慎县(今安徽肥东县东北梁园镇)。南朝陈复为南梁郡(亦名梁郡)。

  • 小坪

    即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太保镇东旧城村。明天顺六年(1462)连山县徙治于此。

  • 寿安县

    隋仁寿四年(604)改甘棠县置,属谷州。治所即今河南宜阳县。大业初属河南郡。义宁元年(617)移治九曲城(今宜阳县西北八里甘棠寨)。唐贞观七年(633)还治今宜阳县,属洛州。开元元年(713)属河南府

  • 北禅寺

    即今青海西宁市北山寺。清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5:北禅寺“在北门外五里土楼山下,又名永兴寺。湟中古寺第一,即阚骃所谓西平亭,北有土楼神祠者是也”。

  • 李官屯

    即今山东夏津县东北东李官屯镇。民国《夏津县志》卷2:李官屯在“城东北三十里”。

  • 石矶津

    即富溪津市。今福建福安市西南廉村。

  • 官街

    即今吉林桦甸市。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置桦甸县于此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: “桦甸,清光绪三十四年设县,治官街。” 即此。

  • 瓜泾港

    在今江苏吴江市北九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吴江县:瓜泾港“嘉靖三十二年,倭寇屯石湖,县令杨芷引兵逆战于瓜泾港,颇有斩获。《志》云,瓜泾港分太湖支流,东北出夹浦而会于吴淞江”。在今江苏省吴江市北。分

  • 那大镇

    即今海南省儋州市。1958年儋县迁治于此。1993年改设儋州市。在海南省儋州市东南部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23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那大。清初建村,雍正十三年(1735年)以那恁与大同

  • 信都郡

    西汉景帝五年 (前152) 改广川国置,治所在信都县 (今河北冀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、深州、武邑、枣强、衡水、南宫、景县等县市及山东德州市的一部分地。甘露三年 (前51) 改为信都国。隋大业及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