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殷州

殷州

①北魏孝昌二年 (526) 置,治所在广阿县(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隆尧、内丘、临城、柏乡、高邑、宁晋、赵县、元氏、赞皇、栾城等县地。北齐天保二年 (551) 改为赵州。

②北魏置,治所在城阳郡城阳县 (今河南泌阳县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③南朝梁太清元年 (547) 改北扬州置,治所在丹杨郡 (今河南沈丘县)。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复改为北扬州。

④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获嘉县 (今河南获嘉县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辖境相当今河南获嘉、武陟、修武、新乡等县及新乡市地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⑤唐咸亨三年 (672) 析昆明部置羁縻州,属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商州镇。后废。开元十五年 (727) 复置,后又废。贞元二年 (786)复置,北宋改为商州。


(1)南朝梁改北扬州置,治秣陵县(今河南沈丘县)。辖境约今河南省沈丘县一带。东魏仍为北扬州。(2)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获嘉县(今属河南)。辖境约今河南省获嘉县一带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获嘉、修武、武陟等县。贞观元年(627年)又废。(3)唐咸亨三年(672年)置,治今四川省宜宾市西南商州镇。后废。开元十五年(727年)复置,后又废。贞元二年(786年)又置。北宋时改为商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陵

    战国楚地,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。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:楚怀王十年(前319)“城广陵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蜀岗上。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:楚怀王十年(前319年),“城广陵”。

  • 弥濛水

    即濛江。即今四川彭州市东北之濛阳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31濛阳县: 弥濛水 “在县南二百五十步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彭县: 濛江 “在县东。亦曰弥濛水。源出九陇山,至濛阳故县南,合于沱江”。

  • 沫沟湖

    在今安徽灵璧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灵璧县 “石湖” 条下: “县境又有沫沟湖,今涸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一》: 沫沟湖,“相传晋、宋间地陷为湖,每春夏晦暝,水上有城屋之状,见则岁有大水。相近

  • 来远城

    辽置,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东北鸭渌江中黔定岛上。《辽史·圣宗本纪四》:统和九年(991)二月,“建威寇、振化、来远三城,屯戍卒”。即此。辽统和九年(991年)建。在今辽宁省丹东市东北鸭绿江中黔定岛

  • 太史溪

    即今福建沙县东沙溪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3南剑州《景物下》:太史溪“在沙县七峰之下,丞相李纲初以太史谪官于此”,故名。

  • 洞浦

    亦名洞口、洞口浦。在今安徽和县南,临长江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曹休传》: “以休为征东大将军,……击权大将吕范等于洞浦,破之。”又作洞口。在今安徽省和县南长江边。三国魏黄初三年(222年)伐吴,曹休破吴

  • 包河

    又名苞河、泡河。浍河支流。源出自今安徽亳州市北,东南流经河南永城县西南,又东南流经安徽涡阳县东北,至濉溪县临涣南入浍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涣水又东,苞水注之。水出谯城北白汀陂……苞水东流入涣。”

  • 韭菜庄

    即今内蒙古清水河县东南韭菜庄乡。民国《绥远通志稿》 卷2: 清水河县第二区驻韭菜庄。

  • 鬲昆

    亦作隔昆。秦、汉时北方部落。在今俄罗斯鄂毕河上游与叶尼塞河上游之间。《史记· 匈奴列传》: 秦末汉初,匈奴冒顿单于时强盛,“后服浑庾、屈射、丁零、鬲昆、薪犁之国”。

  • 毗陵宫

    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 毗陵宫,“隋大业十二年,敕郡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匠,于郡东南起宫苑,周十二里,内为十六离宫,环以清流,荫以嘉木,拟于东都西苑,而奇丽过之。未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