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汉中郡

汉中郡

战国秦惠王更元十三年(前312)置,治所在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东)。因水为名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,留坝、勉县以东,乾祐河流域及湖北郧县、保康以西,米仓山、大巴山以北地。西汉移治西城县(今陕西安康市西北)。东汉复还旧治。东汉末为张鲁所据,改为汉宁郡。建安二十年(215)复改汉中郡。后辖境缩小,北周时仅辖今陕西汉中、南郑、城固等市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唐天宝初又改梁州为汉中郡,乾元初复改为梁州。


战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(前312年)置,治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因在汉水中游得名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南,留坝县、勉县以东,乾祐河流域以西和湖北省郧县、保康县以西,粉青河、珍珠岭以北地。西汉移治西城县(今陕西安康市西北),东汉复还旧治。东汉末改名汉宁郡,建安二十年(215年)复名汉中郡。建安后辖境屡缩,北周时只有今陕西省汉中、南郑、城固等市县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唐天宝、至德时,曾改梁州为汉中郡。魏、晋、南北朝时为梁州、北梁州治所。东晋、南朝时,曾侨置秦州及其所属郡、县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明光隘

    在今云南腾冲县北明光乡。明、清为腾越九隘之一。见乾隆 《腾越州志》。

  • 矣邦池

    又称龙甸海、干海。在今云南泸西县境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广西府:矣邦池“在府治南。周三十余里,半跨弥勒州界。水源有二,一出阿卢山麓窍,一出弥勒州吉双乡,南流入盘江。中有小山,建广福寺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西

  • 郃阳县

    ①西汉改合阳县置,属左冯翊。治所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径郃阳城东……,(城南) 即郃水也,县取名焉。应劭曰,在郃之阳也。” 三国魏属冯翊郡。北魏属华山郡。北周属澄城郡。

  • 宾陀罗国

    亦作宾同陇、宾头狼、宾童龙。今越南中部南境之蕃浪。《宋史·外国五》: “占城国在中国之西南。……泛海南去三佛齐五日程。陆行至宾陀罗国一月程,其国隶占城焉。”

  • 古劳墟

    即今广东鹤山市北古劳镇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16:新会县有古劳墟。清属鹤山县,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白芒营

    ①即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五十六里白芒营镇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白芒营“在江华县南,接富川县牛岩滩界。设把总戍守”。②在今广东阳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山县:白芒营“在县西,与连山县相近,

  • 将乐千户所

    明洪武四年 (1371) 置,属延平卫。治所在福建将乐县南。清顺治十八年 (1661)废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,治今福建省将乐县南。属延平卫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废。

  • 雷乡县

    ①东晋升平五年 (361) 置,属永平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、岑溪、昭平等县境。南朝宋元嘉年间废。南齐复置。后废。②唐天授二年 (691) 置,属循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北。五代南汉乾亨元年 (91

  • 南口

   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南口镇。地当居庸关之南,故名。北魏称下口,北齐称夏口,元始称南口。为京北要冲,历为兵家争战之地。《元史·札八儿火者传》: 太祖用兵中都,金人持居庸之塞守卫,令札八儿轻骑前导

  • 沙坝

    在今云南陇川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9陇川宣抚司:沙坝“在司境。亦设险处。正统八年,王骥再征麓川,使郭登守沙坝”。集镇名。在广东省英德市西南部。人口1.1万。为原沙坝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因处水边河畔,有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