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汜水县

汜水县
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成皋县置,属郑州。治所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。大业初属荥阳郡。唐初属洛州。垂拱四年(688)改为广武县。神龙初复为汜水县。后属孟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废。元丰二年(1079)复置。金属郑州。清属开封府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并入广武县。


古旧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成皋县置,治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西之西关。属郑州,大业初属荥阳郡。唐初属郑州。垂拱四年(688年)改名广武县,神龙元年(705年)复旧名。开元二十九年(741年)移治今荥阳市西北汜水。属河南府。会昌三年(843年)改属孟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省入河阴县。元丰二年(1079年)复置,仍属孟州。元至大初徙治今荥阳市西北上街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复还旧治汜水,仍属郑州。清先属开封府,后改属郑州。1948年与广武县合设成皋县,治汜水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烈面镇

    即今四川武胜县西北烈面镇。《清一统志·顺庆府二》: 烈面镇 “在南充县南一百里。本朝康熙中设驿于此。今裁”。民国 《武胜县志》卷1: 烈面溪在 “县西五十里……商业繁盛,为河西冠”。在四川省武胜县西北

  • 朱熹墓

   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一百零六里黄坑镇后塘村(古称唐石里大林谷)。朱熹(1130—1200)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别称紫阳。徽州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侨寓建阳(今属福建)。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。庆元六年(

  • 铜城堰

    在今安徽和县西南、含山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8和州: 铜城堰 “在历阳县西南六十里,分属历阳、含山两县。周回几一百里,散注田三千顷,皆膏腴,赋入当本州十之三”。

  • 曷懒路

    即合懒路。金置,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城南五里古城。一说在咸镜北道吉州。元改为合兰府。又作合懒路。金置,治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。辖境约当今长白山以东,吉林图们江流域以南,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以北地。元改置

  • 曲靖县

    1913年废曲靖府,改附郭南宁县置,以府名为县名。后属云南滇中道。治所即今云南曲靖市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1983年与沾益县合并建曲靖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置,治今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城关镇。1962

  • 柏肆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廉州。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市北三十里。大业初废。义宁初复置,属巨鹿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属廉州,四年 (621)废。

  • 洭水

    又名湟水、洸水。即今广东英德市西南连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桂阳郡含洭县注: “应劭曰:“洭水所出,东北入沅。” 《水经·洭水注》: “洭水又径阳山县南……洭水又径含洭县西……洭水出 (洭浦) 关右合溱

  • 小黄

    战国魏邑,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黄歇说秦昭王曰,“以临仁、平兵(丘)、小黄、济阳婴城,而魏兵服矣”。西汉置小黄县。古邑名。又作黄。战国魏邑,在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北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黄歇

  • 泉城郡

    北魏置,属凉州。治所在新阳县,当在今甘肃武威地区。隋初废。

  • 物藏寨

   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红星乡南俄真。清雍正元年 (1723) 置物藏寨土百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