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汝城县

汝城县

东晋升平二年(358)分晋宁县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十五里城郭村。南朝陈改为卢阳县。唐天宝元年(724)改义昌县,五代唐改郴义县,北宋改桂阳县。1913年复名汝城县,后属湖南衡阳道。治所即今汝城县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
在湖南省东南部,与广东省、江西省交界。属郴州市。面积2 424平方千米。人口35.7万。辖8镇1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为郴县地。东汉为汉宁县地。三国吴为阳安县地。西晋为晋宁县地。东晋升平二年(358年)分晋宁县置汝城县,治今县城南7.5千米城郭村,属桂阳郡。南朝陈天嘉元年(560年)改为卢阳县,为卢阳郡治,郡、县同治于今城郭村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义昌县,治所迁今县城南2.5千米城头寨,属桂阳郡。乾元初属郴州。五代楚改名郴义县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年)改名桂阳县,三年迁治今城关镇。元属郴州路。明属郴州。清属郴州直隶州。1913年复名汝城县。1914年属衡阳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郴县专区,1951年属郴州专区,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。1954年复属郴县专区。1959年与桂东县合并置汝桂县。1960年属郴州专区。1961年恢复汝城县。1968年属郴州地区,1994年属郴州市。地处南岭山地东部,地形以山地为主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为省用材林基地之一。林产以松、杉、油茶、楠竹为主,并产有油茶、油桐、松脂、棕片、竹笋、香菇等。农产有稻、甘薯、玉米、油菜籽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钨、钼、铜、锌、石灰石等。工业有水泥、农机、棉织、造纸、酿酒、石灰石及藤木制品等厂。有106国道和汝嘉、汝崇等干线公路。名胜古迹有上古寨、连珠岩、文塔和汝城县故城遗址。纪念地有湘南暴动策划地储能学校(今城关中学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帻山

    一名山。 在今山西祁县东南。 《元和志》卷13祁县: “帻山在县东南六十里。”

  • 茄子洲

    亦作加子洲。又名茄子浦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长江中。《寰宇记》 卷90江宁县: 加子洲 “在县西十三里。周回十二里。……夏月堪泊船,冬月浅涸。永昌之初,其洲忽一日崩陷数里,其形曲折凡作九湾。行者所依”。

  • 山头庄

   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。清光绪间义和团首领朱红灯曾于此组织群众,鼓动“学拳灭洋”。在今山东省平阴县西。清光绪年间,义和团首领朱红灯曾于此组织群众,宣传“学拳灭洋”主张。

  • 桂陵

    一作桂阳。战国魏地,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。《史记· 魏世家》: 惠王十八年 (前352),“ (秦) 拔邯郸。赵请救于齐,齐使田忌、孙膑救赵,败魏桂陵”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 《正义》 称“在曹州乘氏

  • 文家场

    即今四川成都市西北文家乡。旧属温江县,民国《温江县志》卷1:文家场“在治东二十里东太平乡。原名安谷场,为后蜀御史文谷故里”。集镇名。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西部。文家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000。因五代

  • 兰州市

    1941年析皋兰县城区置,为甘肃省会,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。在甘肃省中部、黄河上游河畔。省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.3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 1687 平方千米)。人口304.4万(市辖区194.9万),除汉族

  • 新门

    ①又名石渠、天宝河、开元新渠、公主河、娘娘河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北三门峡人门岛东。唐开元末开凿的人工渠。全长280余米。《新唐书· 食货志》: 开元二十九年 (741),“陕郡太守李齐物凿砥柱为门以通漕,

  • 珊碧外龙山

    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丽江军民府: 珊碧外笼山“孤峰耸翠,多产箭竹”。

  • 龙尾碛

    在今山西乡宁县西黄河中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吉州乡宁县:“西北有龙尾碛巡检司。”即此。

  • 女华山

    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31同官县:“女华夫人祠在同官县北三十里女华山上。其山高峰秀出,每有大风雷,多从华岳至此。故老传云:华岳女君在此山上,因立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