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汨罗江

汨罗江

即今湖南汨罗市境之汨罗江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湘水又北,汨水注之。水东出豫章艾县桓山,西南径吴昌县北……又西径罗县北……水亦谓之罗水。……汨水又西径汨罗戍南,西流注于湘。”《史记集解》引应劭曰:“汨水在罗,故曰汨罗也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 说,屈原“怀石遂自沈汨罗以死”。即此。


在湖南省东北部。汩罗典出有二:(1)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屈原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。”(2)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汨罗江“至县境,分为二水:一西南流,曰汩水;一西经古罗城,曰罗水。至屈潭复合,故曰汩罗”。上游汩水有东、西两源:东源出江西省修水县境,西源出平江县东北境龙璋山,两源在平江县城西汇合后,西流到湘阴县北磊石山入洞庭湖。长250千米,流域面积 4053 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136.5米3/秒。支流有木瓜河、黄金水、昌江、罗水、钟洞河等。自汩罗市长乐街以下可通航。相传战国时楚诗人屈原忧愤国事,投此江而死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赵宅镇

    北宋置,属将陵县。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北。

  • 粤汉铁路

    从广州至武汉。全长1096公里。清光绪二十七年 (1901) 动工,粤段、湘段分段修筑。1936年全线贯通。今为京广线南段。京广铁路南段,即广州—武昌段的旧称。

  • 谢山

    ①在今江西高安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筠州高安县: 谢山 “在县北一百里,谢仙君上升之处。奇峰怪石,丹灶履迹犹在。上有真祠,祈祷皆应”。②在今江西万载县北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39袁州府: 谢山

  • 郢城

    三国吴夏口城,南朝宋置郢州于此。在今湖北武昌城区蛇山。《宋书· 沈攸之传》: 昇明元年 (477),沈攸之起兵于江陵,“因攻郢城”。即此。

  • 渡头墟

    ①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南七里,滨沙湾水。清同治 《番禺县志》 卷18: 墟市有 “渡头墟”。②即今广东台山市北端大江镇西北渡头圩。清光绪 《广州府志》 卷69: 新宁县 (今台山市) 有 “渡头墟”。

  • 小坝堡

    明置,即今宁夏青铜峡市。1942年宁朔县迁治于此。1960年8月置青铜峡市。

  • 北广平郡

    北魏永安中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南和县(今河北南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邢台、任县、南和等县市地。北齐废。北魏永安中析广平郡置,治南和县(今属河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邢台、南和、任县等市县。北齐省入广平郡。

  • 小江镇

    亦曰小港。在今湖南常德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龙阳县:小江镇在“县西北四十里。澧江支流为鼎水,此即鼎水入沅处”。明置小江口巡司。(1)在江西省信丰县南部。面积232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

  • 洪沾洲

   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龙阳县 “小江镇” 条下: 洪沾洲 “亦曰洪沾口,自巴陵至常德渡洞庭湖,此为必经之地。有洪沾哨兵巡戍”。

  • 纳降城

    唐置,在今北京市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幽州:“城内有经略军,又有纳降军,本纳降守捉城,故丁零川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