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沙市镇

沙市镇

北宋置,属永新县。即今江西永新县西北三十五里沙市乡。


(1)在江西省永新县西部。面积80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沙市,人口 1310。明宣德年间陈姓自今湖南省攸县徙此定居,初名沙溪,形成集市后易名沙市。1950年属沙市、张南等四乡,1956年合并为沙市乡。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置乡,1997年改置镇。产稻、蚕茧。有小水电站和香菇厂。分文铁路、319国道经此。(2)在湖南省浏阳市西部。面积130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沙市街,人口 2410。镇区名沙市街,以地多砂石得名砂石街,后演变为今名。1950年属浏阳十二区,1956年属沙市乡。1958年属跃进公社,1961年为沙市公社,1983年复乡,1994年置镇。1995年秀山乡并入。主产稻。有服装、机砖、建材、蚕茧等厂。有公路与319、107国道相接。(3)在重庆市云阳县北部。面积85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沙石场,人口 2040。清末民初属云阳县北岸崇善里。民国中后期置沙沱乡。1953年改名沙市乡。因汤溪流经此,湾大水漩成沱,泥沙聚集,故名沙沱子;后因山区物资在此集散兴市,改名沙市。1958年为沙市公社,1984年复乡,1992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薯类和油桐。有采煤、小水电等厂。云巫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虢

    即虢。西周初封国。都上阳(今河南三门峡市东)。春秋时灭于晋。《左传》:僖公五年(前655),“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……八月甲午,晋侯围上阳……冬十二月丙子朔,晋灭虢”。1956年冬在今三门峡市北上岭村

  • 张謇墓

    原名啬公墓。在今江苏南通市南十六里南郊公园内。张謇(1853—1926)字季直,号啬庵。江苏南通人。光绪状元。近代立宪派,实业家。墓茔座北朝南,为方形陵台式。墓椁在陵台中央。墓椁后置方座形碑,高3米,

  • 春秋时鲁邑。有二: (1) 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。亦称西郓。《春秋》: 成公四年 (前 587),“冬,城郓”。《左传》: 成公十六年 (前575),“九月,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。公还,待于郓”。杜注

  • 釜丘

    即陶丘。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七里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济水 “又东径陶丘北。《地理志》 曰:《禹贡》 定陶西南有陶丘。陶丘亭在南,《墨子》 以为釜丘也”。并引 《竹书纪年》: “魏襄王十九年,薛侯来会王

  • 竿山

    俗称北竿山。又名北干山、竹竿山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三十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青浦县: 干山 “昔时土宜美箭,因名”。

  • 大石墟

    即今广东番禺市西北大石镇。清同治《番禺县志》卷18:墟市有“大石墟”。

  • 绥棱县

    20世纪30年代伪满改绥楞县置,属北安省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绥棱县。绥棱系满语 “马蜂”之意。1945年属黑龙江省。在黑龙江省中西部。属绥化市。面积4238平方千米。人口32.6万。辖3镇、11乡。县人

  • 卞水

    一作汴水。即今河南荥阳市西索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河南郡荥阳:“卞水、冯池皆在西南。”古水名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指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南索河。

  • 大象岭

    亦作大相岭。即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公岭。《清史稿·唐希顺传》:康熙十九年(1680),“吴世璠将胡柱国等踞关山大象岭”。即此。

  • 大莫门城

    亦作大漠门城。唐时吐蕃筑,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十六年(728),“河西节度使萧嵩、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大破吐蕃于渴波谷;忠亮追之,拔其大莫门城,擒获甚众,焚其骆驼桥而还”。胡注:“大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