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苍烽
一作阿苍烽。唐筑,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。唐杜祐 《通典》 卷174敦煌郡: “西北到河苍烽二百四十二里,与废寿昌县分界。” 《沙州都督府图经》: “古阿苍城,周回一百八十步,右在州西北二百四十二里,俗号阿苍城,莫知时代,其城颓毁,基址犹存。”
一作阿苍烽。唐筑,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。唐杜祐 《通典》 卷174敦煌郡: “西北到河苍烽二百四十二里,与废寿昌县分界。” 《沙州都督府图经》: “古阿苍城,周回一百八十步,右在州西北二百四十二里,俗号阿苍城,莫知时代,其城颓毁,基址犹存。”
在北宋东京城宣化门外繁台前,今河南开封市东南。建于五代周显德二年(955)。落成之日,恰逢世宗柴荣诞辰天清节,遂以为名。显德七年(960)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,建立宋朝。此后,柴荣之子、后周恭帝柴宗训被
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牟平、海阳二县析置,治夏村(今山东乳山市)。1942年改置牟海县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析牟平县南部与海阳县东部置(县级),治夏村(今山东乳山市夏村镇)。以两县首字得名
1948年11月解放后由南阳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。简称宛。在河南省西南部。面积2.66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 1975 平方千米)。人口 1047.8 万(市辖区168.4万)。辖宛城、卧龙2区
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高密市西南。《史记·乐毅传》: “而乐氏之族有乐瑕公、乐臣公,赵且为秦所灭,亡之齐高密。”古邑名。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省高密市西南。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:乐氏之族有乐瑕公、乐臣公,“亡之
南宋末蒙古人置,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十里渠江岸边。《元史· 杨大渊传》: 中统三年 (1262),“复于渠江滨筑虎啸城,以逼宋大良城”。南宋景定三年(1262年)筑,在今四川省广安市北渠江西岸。因境内有
①即土默特左旗。旗府驻地在蒙古营(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王府)。②即土默特左翼旗。治所在归化城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)。
在今贵州石阡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石阡府: 香炉囤 “平地高二十丈,可容五百人,避苗 ‘寇’ 者,倚此为险”。
①俗名新河。旧名烈塘河。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。南枕运河,北流四十三里入江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七》: 南宋淳熙九年 (1182),知常州章冲奏:“其西曰灶子港、 孟渎、 秦伯渎、 烈塘, ……皆古人开导以为溉
在今广西融安县南沙子乡北三睦墟。旧属融县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东南思管。明、清时于此置巡检司。
即今湖南湘乡市西南二十里山枣市。清同治《湘乡县志》卷1《市镇》有山枣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