洿谷镇
金置,属朝邑县。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二》 “新市镇” 条: “洿谷镇在(朝邑) 县东北六十里。亦曰洿谷堡。三面陡绝,其险足恃。”
金置,属朝邑县。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二》 “新市镇” 条: “洿谷镇在(朝邑) 县东北六十里。亦曰洿谷堡。三面陡绝,其险足恃。”
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火石乡。同治《酉阳直隶州志》卷4酉阳州:火石垭场在“州西北二百四十里”。清设州判。民国设县佐。
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地勐朗镇。清光绪十八年 (1892) 至三十四年 (1908) 为镇边厅治。1954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(后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) 迁治于此。1959年设勐朗镇。
在今陕西甘泉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36敷政县:“三塠山在县北一里,其山土石相杂,上有三冢,遥望如塠物,因以为名。”
在今广西武宣县西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5引《岭表录》云:“象州武仙县, 旧有神仙集众高山,羽驾时见。如建州武夷山, 皆有仙人换骨函在。”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武仙县“有仙人山”。
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南平街。《春秋》:昭公十三年(前529)秋,公会刘子、晋侯、齐侯等诸侯“于平丘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省封丘县东。《春秋》昭公十三年(前529年):“公会刘子、晋
在今浙江宁海县东长街镇。宋《嘉定赤城志》卷7宁海县:长亭盐场“在县东一百二十里。旧在港头,大观三年徙今地”。
①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。西汉属河南郡。西晋末废。东晋义熙末复置,北魏太和中属河南尹。东魏天平初改属新安郡,二年 (535) 改名宜迁县,为河南郡治。北周复名河南县。大业初徙治东
北宋熙宁元年 (1068) 改擦珠堡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什川乡古城。熙宁五年(1072) 割隶通远军,改为通渭砦。
三国魏嘉平二年 (250) 刘靖主持修建,在今北京市西石景山区永定河上,引水入车箱渠东注高梁河。 《水经·鲍邱水注》: 高梁水 “首受㶟水于戾陵堰,水北有梁山,山有燕刺王旦之陵,故以戾陵
亦作崇龛山、明月山。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境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崇龛县: “隆龛山在县西三里。” 隆龛县以此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