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宁县
①1913年改济宁州置,为山东济宁道治。治所即今济宁市。1925年为兖济道治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48年析置济宁市。1983年撤销并入济宁市。
②1946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济宁县南部析置,治马房屯 (今山东济宁市西南马房屯)。1949年撤销,并入嘉祥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济宁州改置,治今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。1949年并入嘉祥县,1950年复置济宁县。1958年再撤销,并入济宁市及微山县。1965年恢复济宁县。1983年又撤,改设济宁市郊区。
①1913年改济宁州置,为山东济宁道治。治所即今济宁市。1925年为兖济道治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48年析置济宁市。1983年撤销并入济宁市。
②1946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济宁县南部析置,治马房屯 (今山东济宁市西南马房屯)。1949年撤销,并入嘉祥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济宁州改置,治今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。1949年并入嘉祥县,1950年复置济宁县。1958年再撤销,并入济宁市及微山县。1965年恢复济宁县。1983年又撤,改设济宁市郊区。
①即今江西弋阳县东南双港。清光绪《大清一统舆图》:弋阳县东南有“双港”。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临湘县:“双港在县西南六十里。源出方山,二流并导,出桃林,逾西井,过罐子口,入洞庭湖
亦作四团湾。即今上海市南汇县北盐仓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四团仓镇在“邑北十二里,为下沙二场。向有盐仓,故名”。
元置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北。明洪武六年(1373)并入卢番长官司。
即托漠河城。在今辽宁抚顺市东。《筹边硕画》作“托木河寨”。
一名夜泊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江夏县 “洪山” 条下: “夜泊山在城南三十里。明初太祖围武昌,其党张必先以潭、岳兵来援,至夜婆山,常遇春击败之。即夜泊山也。”
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秦山之巅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又东北径三王陵,东北出焉。三王或言周景王、悼王、定王也。魏司徒公崔浩注《西征赋》云:‘定当为敬。’子朝作难,西周政弱人荒,悼、敬二王与景王俱葬于此。故世
在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新城县:“西南有巨河镇巡司。”
唐贞观四年(630)置,治所在伊吾县(今新疆哈密市)。六年(632)改为伊州。唐贞观四年(630年)置,治伊吾县(今新疆哈密市)。辖境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。六年改名伊州。
明洪武四年 (1371) 以旧清川县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。嘉靖四十五年 (1566) 属龙安府。清顺治十六年 (1659)废入平武县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置,治今四川省青川
在今俄罗斯鄂毕河上游地区。《元史·土土哈传·牀兀儿》:大德元年(1297),“领征北诸军帅师逾金山,攻八邻之地。八邻之南有答鲁忽河,其将帖良台阻水而军。……还次阿雷河,与海都所遣援八邻之将孛伯军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