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浮梁县

浮梁县
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新昌县置,属饶州。治所即今江西浮梁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浮梁县:“天宝元年以溪水时泛,伐木为梁,因名浮梁。” 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为浮梁州。明洪武初复降为县,属饶州府。民国初江西属浔阳道。1916年移治景德镇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1960年并入景德镇市。1988年复置浮梁县,治所即今浮梁县。


在江西省东北部,北邻安徽省。属景德镇市。面积2867平方千米。人口27.5万。辖8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浮梁镇。汉鄱阳县地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置新平县,治今县北,隶饶州。八年省入鄱阳县。开元四年(716年)改置新昌县,治新昌江口(今浮梁镇南城里),隶饶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以溪水时泛,民多伐木为梁,浮水而运,故易名浮梁县。元和十一年(816年)徙治西北高阜(即今址)。元升县为州,隶饶州路。明降为县,隶饶州府。1912年属江西省。1914年属浔阳道。1916年县治迁景德镇(今市人民政府院内)。1927年析景德镇置市。1927年复属江西省。1929年撤市入浮梁县。1949年析景德镇复置市,县治移驻旧城(今浮梁镇),属乐平专区。1950年属浮梁专区。1952年县治迁景德镇市内,属上饶专区。1958年属景德镇市。1960年浮梁县省入景德镇市。1988年析景德镇市蛟潭、鹅湖二区及昌江区旧城乡复置浮梁县,治浮梁镇(旧城乡改设)。地处赣东北低山丘陵区,昌江纵贯市境中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甘薯、大豆、花生、油菜籽、芝麻等,为国家商品粮、出口茶叶、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和省蚕茧生产基地。森林资源丰富,特产浮红茶及香菇、香榧等。有高岭土、金、萤石、大理石、煤等矿。工业有采矿、陶瓷、茶叶精制、建材、食品、造纸、木竹加工等。皖赣铁路纵贯中部,有九景高速公路,206国道,白景、张经、景湖、景瑶等公路。名胜古迹有诸仙洞、龙池、宝石、红塔、浮梁旧县衙、高岭土古矿遗址、塘下古瓷窑遗址、南市街古瓷窑遗址等。纪念地有瑶里改编旧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埤中

    古地名。在今浙江诸暨县东北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 “允常卒,句践称王,都于会稽,《吴越春秋》 所谓越王都埤中,在诸暨北界,山阴康乐里有地名邑中者是。” 按: 今本 《吴越春秋》 无此文。埤中亦不能确指

  • 该朱城

    亦作盖朱城。西夏建,属卓啰和南军司。在今甘肃永登县南庄浪河畔。又作盖朱城、讲朱城。西夏筑,在今甘肃省永登县南、庄浪河畔。

  • 马龙掌寨

    民国属金平县,在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东北马鹿塘一带。

  • 浕水

    ①即今湖北枣阳市东沙河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浕水 “出于襄乡县东北阳中山,西径襄乡县之故城北。浕水又西径蔡阳县故城东,西南流注于白水”。②即今陕西勉县西白马河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浕水 “北发武都氐中,

  • 周武防

    北周保定元年 (561) 废朔州置,即今甘肃庆阳县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为合川镇。

  • 阿济密

   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波谢特西北。清属宁古塔副都统。清曹廷杰《西伯利东偏纪要》:阿济密“东北距蒙古街俄镇二百余里,西南距彦楚河俄镇称是”。咸丰年间被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中俄《北京条约》割占。

  • 舍月县

    唐贞观十四年 (640) 改高山县置,属播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1播州芙蓉县: 废舍月县 “以界内舍月山为名”。显庆五年 (660) 废。

  • 峿山

    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六十里。亦作浯山。一名巨平山。《水经· 汶水注》: “伏琛、晏谟并言:(汶) 水出 (朱虚) 县东南峿山,山在小泰山东者也。”

  • 姜源岭

    在今湖南平江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平江县: 姜源岭在 “县北三十里。驿道接通城县界”。

  • 靖州

    ①唐武德初析协州置,治所在靖川县 (今云南昭通市北部靖安坝子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昭通市北部及大关县西部地。天宝后废。②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高安县 (今江西高安县)。七年 (624) 改为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