涌 (湧) 翠山
又作拥翠山。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定边县: 涌翠山“在治北十里。有刀思郎遗垒”。
又作拥翠山。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定边县: 涌翠山“在治北十里。有刀思郎遗垒”。
又称东路中末次旗。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哈尔次扎内。
在今江西南丰县东一里。唐开元间于此置南丰县。后徙废。
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西拉木伦河源处。《元史·特薛禅传》:“申谕按陈曰:‘可木儿温都儿、答儿脑儿、迭蔑可儿等地,汝则居之。’”
即今广西灌阳县北文市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灌阳县图:北有文市。
在今湖南祁东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“白水市”条下:“又大营废驿,在县北五十里。岳武穆尝驻兵于此。今为大营铺。”
明置,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琼州府琼山县: 琼台驿 “在府西北隅土城外。自此而东,七十里为宾宰驿,又四十里为文昌驿,东达万州之路也。由琼台驿而西四十里,为澄迈县之西峰驿,又西七
东魏武定八年(550)置,属郯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南小归昌。《周书·郑孝穆传》:子译,“宣帝嗣位,授开府仪同大将军、内史中大夫,封归昌县公, 邑千户”。后废。
隋唐时对今中亚锡尔、阿姆两河流域九姓政权的总称。九姓指康、安、曹、石、米、何、火寻、戊地、史。康旧居昭武 (今甘肃临泽县境),因被突厥所破,西迁至今中亚,建九姓政权,以昭武为姓,故名。唐永徽中内附,分
即今辽宁沈阳市北大东区文官街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承德县图:北有文官屯。南满铁路有文官屯站。
在今福建永定县北虎冈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永定县: 虎冈山在 “县北五十余里。两山相合,林木阴翳。亦曰斧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