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水江

清水江

①即今广西武鸣县中部武鸣河。源出马山县古零乡,南流经武鸣县,西流入隆安县境,注入右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思恩府: 清水江 “在府北。东南流,城中有通津水、桥利水俱流合焉,下流会于大榄江”。

②即今广西上林县之清水河。《清一统志·思恩府》: 清水江 “一名北江。源出古零土司界,东流入上林县,至章光岭与南江合,经县北,又东入迁江县界,为清水江,经县南折北,流至县东北入红水江”。

③亦名清水、黄沙江、青川江。即今四川广元市西南白龙江支流下寺河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小剑水“东北流径其 (小剑) 戍下入清水,清水又东南注白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昭化县: 清水江 “在县西北二十里。自青川千户所东流入县境,至县北合白水江。又东南流合嘉陵江。其水清涟滢碧,因名”。

④在今贵州锦屏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五开卫: 清水江 “在卫西南。即新化江也。江水清深,旁皆乱石丛箐,为生苗巢穴,可通竹木牌筏,至靖州之远口堡”。 至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与��水合, 东流为沅江。

⑤上游为南明河,出贵州长顺县东北境,北流径贵阳至开阳县东北合乌江。明郭子章《黔记》 卷8:“(贵阳) 东一百五十里有清江水 (《清一统志》 引作“清水江”),其水甚清冽,岸峰壁立,崎岖难行,乖西、巴乡诸部苗佬倚此为险。” 明天启二年(1622) 水西安邦彦反,围贵阳,抚臣王三善分兵由此驰救。


(1)乌江支流。在贵州省中部。上源南明河源于平顺县与贵阳市花溪区交界的野鸡岩山麓,东北流至龙里县两岔河汇独水河后称清水江,经龙里、福泉、瓮安等县市境,北流到开阳县东北入乌江。长514千米,流域面积1.72万平方千米。天然落差739米,水能资源丰富。建有花溪、松柏山、阿哈等中小型水库,并建有十余座水电站。主要支流有独水河、小车河、南贡河等。明天启二年(1622年),水西安邦彦反,围贵阳,巡抚王三善分兵由此驰救。(2)又称清水河。沅江上游。在贵州省东部。源出都匀市西北与贵定县交界处的牛篷山麓,自西南向东北流至天柱县金子附近入湖南省境,汇黔城镇的㵲阳河(㵲水)后称沅江。长542千米,流域面积3.04万平方千米。支流众多,主要有重安江、新平河、巴拉河、南哨河、巫下江、六洞河、亮江、鉴江河、对江等。落差较大,建有小电站多座。重安江汇口以下,为湘、黔水运要道,黔东林区木材大部由此放排外运。参见“沅江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席溪堡

    亦名席帽溪堡。北宋元丰五年 (1082)置,属乐共城。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 元丰五年 (1082),“筑乐共城、江门砦、梅岭、席帽溪堡,西达淯井,东道纳溪,皆控制要害”。不久废。

  • ?河

    即古泄水。 今安徽霍邱县东南东汲河 (汲河)。《清一统志·颍州府一》: “泄水在霍邱县东南…… 《县志》: 有��河,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。 源自六安州香和岭,分流入东河。”

  • 复 (復) 阳侯国

    西汉元康元年 (前65) 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二十二里固庙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在桐柏大复山之阳,故曰复阳也。” 西晋废。

  • 治平寺石塔

    又称嘉应寺石塔。在今河北赞皇县东南十里嘉应寺村北。寺建于隋开皇三年 (583),初名嘉应寺。北宋治平二年 (1065) 改名治平寺。抗日战争中被毁。现存石塔三座,中心塔八角形,始建于唐天宝八年 (74

  • 扶柳

    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扶柳城。《战国策·赵四》:“三国攻秦,赵攻中取扶柳。”西汉置扶柳县。古邑名。战国中山国邑。后属赵。即今河北省冀州市西北扶柳城。因其地有扶泽,泽中多柳,故名。《战国策·赵策四

  • 得巴达克则宗

    即今西藏达孜县驻地德庆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载: “西番 (藏) 语,得巴,头目之谓; 达克,谓虎; 则,谓峰。山峰如虎也。城后峰上,为头目所居,故名。” 原设达孜宗,1960年与邦堆谿、德庆

  • 洪家山

    即今安徽六安市东南之洪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六安州: 洪家山 “在州东南七十里。有寨。四周石崖险峻。宋绍兴中,有洪氏率里民保聚于此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南。南宋绍兴中,有洪氏率乡民筑寨保聚此山

  • 新罗镇

    明置,属荣县。在今四川自贡市西十里贡井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荣县: 新罗镇在 “县南八十里。有盐课司。或曰司盖与富顺县接界”。

  • 郎寨土司

    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置,属松潘镇漳腊营。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塔藏乡东南郎寨。后废。

  • 三浒淀

    在今河北任丘市北三浒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任丘县“白洋淀”条下载:“三浒淀在县东北十三里,西接五龙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