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温县

温县

春秋时晋置,治所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三十里古温城 (今上苑村北)。《左传》: 昭公三年 (前539),晋赵子文曰: “温,吾县也”,即此。西汉属河内郡。东魏改属武德郡,天平中徙治今温县北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怀州。大业初属河内郡,十三年 (617) 徙治李城 (今温县)。唐属孟州,武德四年 (621) 改为李城县,同年复名温县。明属怀庆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30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西北部、黄河北岸。属焦作市。面积463平方千米。人口42.1万。辖8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温泉镇。周畿内温国。春秋晋置温县,治今温县城西南。因温国为名。一说以境内温泉得名。《春秋》隐公三年(前720年):“四月,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”;庄公十九年(前675年):“秋,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,不克,出奔温”,即此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复置,属怀州。大业十三年(617年)移治李城(即今温县县城)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名李城县,同年复名温县,属怀州。显庆二年(657年)属洛州。会昌三年(843年)属孟州。金因之。元属怀庆路。明、清属怀庆府。1913年属豫北道,1914年属河北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,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。1960年废入沁阳县,1961年复置。1969年属新乡地区,1986年改属焦作市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,中部高、南北低。黄河、沁河分别流经南部和北部边缘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等,特产山药、地黄、菊花、牛膝“四大怀药”。有机械、化肥、纺织、造纸设备等厂。温济地方铁路和新孟、温沁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慈胜寺(大吴庙)、司马懿故里及其祖茔“三陵墓”、汉代烘范窑遗址、梁所遗址、东周盟誓遗址等。陈家沟为陈氏太极拳发源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报恩镇

    即今江西永丰县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吉州:“至和元年以吉水县报恩镇置永丰县。”即此。

  • 大平伐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九年(1386)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铁厂乡。二十八年(1395)改属龙里卫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属贵定县。明洪武十九年(1386年)置,治今贵州省贵定县西南平伐镇。属贵

  • 沂州府

    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升沂州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兰山县(今山东临沂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沂、日照、莒县、郯城、费县、沂水、蒙阴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北宋庆历三年(1043)王伦起义于此。金末又为刘

  • 宝庆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升宝庆府置,属湖南行省。治所在邵阳县 (今湖南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邵阳市及新化、新邵、邵东等县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宝庆府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宝庆

  • 柤浦

    即查浦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区西清凉山南。《晋书·成帝记》: 东晋咸和四年 (329),苏峻死,“诸军攻石头,李阳与苏逸战于柤浦,阳军败”。同书 《安帝纪》: 义熙六年 (410),卢循义军败建康,刘裕于

  • 独头山

    即雷首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 引阚骃 《十三州志》: 雷首山“一名独头山,夷齐所隐也”。

  • 南罗城

    即涉夜于城。在今内蒙古辽河上源西拉木伦河或老哈河流域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建元二年(344),慕容皝伐宇文逸豆归,“逸豆归遣南罗大涉夜干将精兵逆战……慕容霸从旁邀击,遂斩涉夜干。宇文士卒见涉夜干死,不

  • 姑且水

    即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图音河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贰师将军等伐匈奴,“单于闻汉兵大出,悉遣其辎重,徙赵信城北邸郅居水,左贤王驱其人民度余吾水六七百里,居兜衔山。单于自将精兵左安侯度姑且水”。古水名

  • 上洙岭

    即上朱岭。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境。

  • 九台山

    在今云南楚雄市西南九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 引《府志》:“上有九台,曰大本、曰广珠、曰甘露、曰聚仙、曰大中、曰振衣、曰写经、曰满月、曰涌莲。”又有三十峰,参差耸峙,为一郡之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