滦阳
即今河北承德市的别称。以在滦河之北而得名。清纪昀 《滦阳消夏录》,是乾隆己酉 (1765) 夏在此 “追录见闻,忆及即书”。
河北省承德市的别称。因地处滦河之阳,故名。清纪昀著有《滦阳消夏录》。
即今河北承德市的别称。以在滦河之北而得名。清纪昀 《滦阳消夏录》,是乾隆己酉 (1765) 夏在此 “追录见闻,忆及即书”。
河北省承德市的别称。因地处滦河之阳,故名。清纪昀著有《滦阳消夏录》。
清置,属沁源县。即今山西沁源县西北四十里韩洪乡。
即今广东从化市西南神岗镇。清光绪 《广州府志》 卷69: 从化县有 “神冈墟”。
在今江苏宝应县西。《清 一统志·扬州府》: 褚庙冈 “在宝应县西百里。东西六里,南北一里。旧筑大堰于此,以蓄洩白水塘之水”。在今江苏省洪泽县东南。旧有大堰,南宋嘉定六年(1213年)曾议修复此堰以蓄泄
北宋置,属黄冈县。在今湖北黄州市北。后废。
唐贞观二年(628)置,属羁縻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。后废。
亦称桑伊寺、萨木秧寺。即今西藏扎囊县东北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寺。建于唐大历十四年(779),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。
①南朝宋置,属安陆郡。治所即今湖北应城市。清雍正《应城县志》卷1:“县名应城,或云当时以为此地应作城,故名。或云冈阜周环,隐隐如城,故名。”西魏为城阳郡治。隋开皇初属安州。大业二年(606)改名应阳县
1946年改晏江设治局置,属绥远省。治所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塔尔湖镇。1953年改设达拉特后旗。1958年撤销,并入五原县。旧县名。(1)1944年由晏江设治局升县。治塔尔湖(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西塔尔
1945年8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即墨县东部析置,治汤上村(在今山东即墨市东)。1949年迁治店集(今即墨市东北店集镇)。1956年撤销,并入即墨、海阳二县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即墨县青烟公
在今云南玉溪市北十六里。宋大理时名普札笼城。元普舍县治此。因位于新兴州城之北,故名。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部。面积120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北城,人口 8880。因地处州城之北而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