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药城
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滨河。北齐时戍守处。《周书·武帝纪下》:北周建德四年(575),“齐王宪及于翼、李穆等所在克捷,降拔三十余城,皆弃而不守。唯以王药城要害,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。正寻以城降齐”。
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滨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陈太建七年(575年),周齐王宪入齐境,“所向克捷,降拔三十余城,皆弃而不守,惟以王药城要害,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”,即此。
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滨河。北齐时戍守处。《周书·武帝纪下》:北周建德四年(575),“齐王宪及于翼、李穆等所在克捷,降拔三十余城,皆弃而不守。唯以王药城要害,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。正寻以城降齐”。
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滨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陈太建七年(575年),周齐王宪入齐境,“所向克捷,降拔三十余城,皆弃而不守,惟以王药城要害,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”,即此。
五代晋天福中改福清县置。治所即今福建福清市。后复名福清县。古县名。五代晋天福初改福唐县置,治今福建省福清市。属福州。后改为福清县。或说闽龙启年间改。
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)置,属南京。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。《清一统志·江宁府二》:江淮卫“在上元县北门桥”。
①北宋置,属黄冈县。在今湖北黄州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9黄州:沙湖,“东坡云,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”。后废。②即三湖镇。今江西新干县北赣江西岸三湖镇。(1)在湖北省仙桃市东南部。面积277平方千米。
唐置,属飞狐县。为铸铜钱之地。在今河北涞源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4飞狐县:“三河冶,旧置炉铸钱,至德以后废。元和七年,中书侍郎平章事李吉甫奏:‘臣访闻飞狐县三河冶铜山约数十里,铜矿至多,去飞狐钱坊二十五
在今河南内黄县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二》:元丰三年(1080),“澶州孙村、陈埽及大吴、小吴埽决,诏外监丞司速修闭”。即此。
明置,属静乐县。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五十里固镇村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静乐县: “东南有两岭关,置故镇巡检司于此,后移于稍东顺水村。”古镇名。又作固镇。在今河北省武安市西南。唐光启二年(886年),李克
①春秋时对中原诸国的通称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十九年(前544),吴“季札聘于鲁”。《史记·吴世家》:“为使上国。”②对国都以西地区的泛称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四年(前528),“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,
又名宴喜台、燕喜台。在今安徽砀山县东郊。唐李白有 《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》 诗。
南齐改临允县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南七十里。南朝梁、陈间废。古县名。南朝齐时改临允县置,治今广东省新兴县南。属新宁郡。南朝梁时废。
清改山西布政使司置,治所在太原府(今山西太原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。简称晋,别称山右、河东、三晋。在中国中部,位于黄土高原东端太行山与黄河中游峡谷之间。因地处太行山之西得名。面积15.6万平方千米。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