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瑷珲城

瑷珲城

亦作爱荤城、爱呼城、艾浑城。又名黑龙江城。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东江东六十四屯界内。清为黑龙江将军驻地。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 移将军衙门于江右瑷珲新城 (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南爱辉镇),留瑷珲副都统一员驻守旧瑷珲城,二十九年 (1690)裁。咸丰八年 (1858) 沙俄强迫清朝政府在此订立不平等的 《瑷珲条约》,割占黑龙江以北,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。条约规定: 江东六十四屯 (包括旧瑷珲城) 仍归中国管辖。光绪二十六年 (1900) 被俄强占。三十四年 (1908) 于新瑷珲城置瑷珲直隶厅。


又称爱珲城、爱浑城、艾浑城、艾浒城、爱呼伦城。满语称萨哈连乌拉霍通。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南爱辉镇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筑,为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驻所,称黑龙江城。二十九年将军移驻墨尔根(今嫩江县)后,为黑龙江副都统驻所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裁副都统,为瑷珲厅驻地。1913年瑷珲厅改县。为中国人民抗俄斗争的历史名城。城周5千米。城北15千米是卡伦山,因清代在山上设卡伦(哨所)而得名;城西10千米的炮台山,为清初抗击沙俄入侵的红衣炮队驻地;城南40千米的一架山(巴拉哈达山)下是水师营船坞,城西南的北大岭为1900年中国人民痛击沙俄侵略军的重要战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麓山

    在今陕西兴平市北。《清一统志 ·西安府一》: 黄麓山 “在兴平县北一里。亦名黄山,即始平西原也”。

  • 巴丘山

    即巴陵山。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隅。《水经》:湘水“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”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瑜还江陵,为行装,而道于巴丘病卒。”裴松之注:“瑜欲取蜀,还江陵治严,所卒之处,应在今之江陵,与前所镇

  • 宽田吉思海

    一作宽定吉思海。即今哈萨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西之里海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 乙未年(1235),速不台 “遂虏八赤蛮妻子于宽田吉思海”。即此。

  • 洱海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云南祥云县。清康熙七年 (1668) 废。

  • 落蒙部

    宋大理国置,属善阐府。治所在撒吕城(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)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路南州: “夷名路甸,有城曰撒吕,黑爨蛮之裔落蒙所筑,子孙世居之,因名落蒙部。”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改置宜良州。大

  • 贡噶岭

    亦名工噶岭。清于此设贡噶岭土百户,在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岭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 赵尔丰讨巴塘, 理塘正土司“逃往稻坝贡噶岭,啸聚土人为乱”即此。三十四年(1908)改流,

  • 石窦堰

   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《文选·魏都赋》:“石杠飞梁, 出控漳渠,疏通沟以滨路。”李善注:“石窦桥在宫东……魏武帝时堰漳水,在邺西十里,名曰漳渠堰。东入邺城,经宫中东出,东南二沟夹道,东行出城,所

  • 武宁站

    元置,在今广东惠来县东五十里武宁村。明改为驿。元置,在今广东省惠来县东。明改为驿。

  • 威龙州

    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以巴翠部置,属定昌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大山乡。二十五年(1286) 属德昌路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为威隆州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

  • 秋浦

    本为今秋浦河中游潭泽水浦名。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七十里灌口乡。河水流出石城故城,南绕秀山,北汇苍埠潭,山石相映,碧如秋水,得名秋浦。《元和志》 卷28秋浦县: “秋浦水在县西八十里”,指此。隋置秋浦县,